以大城市群战略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1

以大城市群战略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

如同企业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一样,城市的发展也日益显现出向集团化、规模化和一体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在中国,大城市群正以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孕育着中国未来城市“集团”的新雏形,这就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好比三个巨大的增长极,集聚效应日渐明显,这里的土地占全国的1.24%,但GDP却占全国总额的约40%。虽然它们各自发展的情况不尽相同,路径也各具特色,但三大城市群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城市的竞争力。

大城市群的概念最初由法国地理学家哥特曼在他1961年出版的《大城市群》一书中提出。当时他把美国东海岸5个大城市圈连接成了一个3000万人口的地区,总称为大城市群。而大城市圈,是指由若干个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与邻近的一批卫星城市,连同这些城市覆盖的范围,构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群体。按城市圈的区域平面形态,可分为不规则的“多边状”、“放射状”和“带状”三种。今天,大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可以认为是多个大城市圈聚合而成的一个高密度、关联紧密的城市空间,实质上是由集中化走向一体化,谋求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在向城市化的迈进中究竟是选择大城市,还是选择中小城市模式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热点。目前基本趋于认同的观点是: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在中部和西部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提升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手段;而在东部和中部一些初具规模的大中城市,应以它们为中心大力推进大城市圈和大城市群战略,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必然来源于以它们为中心的大城市群的崛起。从全球化视野来看,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较量。这是因为,城市群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是城市群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产生“1+1>2”的效果。每个城市的发展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必须与外部发生经济联系。城市群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各城市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过程。发达的交通条件使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加速,从而使城市群内各城市能够摆脱自身资源的有限和市场不足的弊端得以更好地发展。一个内部经济发展协调的城市群可以使地理位置、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不同的各等级的城市承担不同的经济功能,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单个城市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益。

二是城市群承载最先进生产力,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从全球看,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城市群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美国五大湖地区城市群、日本关西地区城市群、英国中部城市群和德国中部城市群等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可以说,城市群是其所处区域内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活力、潜力最大的地区,是该区域最先进生产力的主要载体。

三是城市群具有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可提升区域内城市总体竞争力。这种辐射既包括中心城市对群体内其他城市的辐射,也包括城市群整体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城市群内部的其他城市和区域内部的其他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传导机制、接受能力和回流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而接受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不同程度的经济辐射,从而带动了城市群内该城市和区域内其他地区的发展,使区域经济整体得到发展。

本期推出的“大城市群发展研究”专题,就是以贯彻落实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以我国三大城市群特别是以珠三角城市群为背景,以全球视野来研究城市群发展的前沿问题,意在引起学界对大城市群战略的新关注,进而促进中国城市在科学的轨道上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