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噶尔河流域喀什灌区农业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喀什噶尔河流域喀什灌区农业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邹利

邹利(喀什地区盖孜库山河流域管理处新疆喀什844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规模建筑物的不断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成为施工的重点与难点,结合大体积混凝土垃圾截污坝施工的过程,介绍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

【Abstract】ThearticlebrieflydescribesKashgarKashgarRiverBasinIrrigationbasicsituationanalysisofrestrictingthedevelopmentofirrigatedagriculture,themainissuesandreasons,andproposedtoachievehighyieldandqualityofagriculturalcountermeasures.

【Keywords】Kashiirrigationarea;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喀什噶尔河流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南部。流域北依天山西段南坡,西临帕米尔高原,南靠昆仑山北麓,东面开口朝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经过50多年来的水利工程建设,喀什噶尔河流域喀什灌区内有较完整的引、蓄、调、泄水利工程,有效地改善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灌溉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灌溉体系。但由于历史、区域条件和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灌区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春旱、夏洪、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制约着灌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1.灌区基本情况喀什噶尔河流域由克孜河、盖孜河、库山河、依格孜牙河、恰克马克河、吐曼河和布谷孜河七条河流组成,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38.14亿立方米。喀什噶尔河流域喀什灌区平原灌区总土地面积2242.4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49万亩,灌溉面积450万亩。灌区行政区划范围包括疏附县、喀什市、疏勒县、伽师县、岳普湖县(除去两个乡)、英吉沙县(除去两个乡)兵团农三师的伽师总场、41团、42团。目前灌区引水渠首共有18座,其中控制性引水枢纽10座,流域共有引水总干渠4条,引水干渠60条,支渠505条,1m3/s以上的斗渠516条。以上各级渠道共计1085条。灌区共有排水干沟30条。平均渠系利用系数0.46。克孜河、盖孜河、库山河三河灌区内水网交织,互相联系。由于克孜河是以冰雪融水补给和暴雨混合补给的河流,春汛来的早,而盖孜河、库山河是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春水来的晚,春旱严重,为了调配季节用水,灌区内兴建了“引克济盖”、“引克济勒”、“引盖济库”、“引克济岳”等调水工程,对缓解灌区的春旱起到了积极作用。

2.制约灌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春旱、夏洪。喀什噶尔河流域喀什灌区5条河流均为高山融雪补给为主,冬春枯水期长,夏季洪峰大、历时长,河道来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因季节性缺水灌区大多数耕地春季不能充分灌溉,春季缺水严重,而夏季洪水期来水又很丰沛,洪水造成众多防洪工程和引水工程被冲毁,主流易道,增加了每年防洪岁修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局面。

2.2灌区土壤盐渍化。由于灌溉不当,排水不畅及蒸发强烈,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相当严重。目前喀什噶尔河流域耕地面积308.5万亩,盐渍化面积为213.2万亩,占69.1%。近几年来流域下游灌区通过水利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及生物排水措施排水,地下水已明显降低,土壤盐渍化得到遏制和改善,但灌区盐渍化问题仍将是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盐碱地改良与治理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3工程设施不配套,灌溉保证率低。流域平原区大多数水库兴建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目前工程老化,失修、淤积严重,病险至今未除,河道水资源损失严重,渠系利用系数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保证率低。

2.4灌溉管理薄弱。灌区地处祖国的西北边缘,长期贫穷落后和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受区域限制,在人事分配制度上主要以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人事管理,还不适应国家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

2.5农业灌溉水价太低,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喀什地区实行的是政策性的保护水价,喀什噶尔河流域1997年农业灌溉水成本价0.0326元/方,实收水费为0.01元/方,占应征收水费的30.67%。流域管理处实际执行水价更低,农民认为没有必要节水。这样造成一方面水资源短缺,而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存在。

2.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用水造成新的压力。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原来传统的、单一的灌溉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受到了现代农业和耕作方式的严峻挑战。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粮食安全,种植结构日益复杂,加上开荒地不断增加,用水量逐渐加大,给本来已经缺水的灌溉农业造成了新的压力。

3.实现高产优质农业的对策针对目前灌区农业发展的现状,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基本上遏制春旱、夏洪、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发展高产优质农业。

3.1兴建山区控制性水库工程,减轻灌区春旱缺水和防洪压力。卡拉贝利水利枢纽工程是喀什噶尔河流域克孜河上具有季节调节功能的山区控制型水库,主要承担下游防洪、灌溉及上游各梯级发电反调节和发电任务,工程建成后,能减轻由此而给农民造成的沉重的防洪负担,可使喀什市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对于保障克孜河下游地区防洪安全,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3.2配套完善灌区水利工程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目前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5,灌区灌溉水利用水系数为0.405。随着灌区节水改造和大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可将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为0.5,灌区灌溉水利用水系数提高到0.45。同时,注重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的同步建设,发挥整体效益,为灌区农业适时适量灌溉提供工程保障,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3控制上、中游用水,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在水资源配置中,要从过去的以需定供转变为供定需,加强供水管理,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既可以防治土地次生盐渍化,又可使灌区在春旱缺水时得到有效灌溉。在可采资源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过度开采造成区域生态失衡。

3.4排水治碱,改造中低产田。近几年来,灌区群众采取了挖排水沟,生物排水、竖井排水等措施,对抵制盐渍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全区推行以明渠排水为主,竖井排灌为辅。因上游灌区目前基本处于脱盐状态,对上游灌区排水设施发定期清淤为主,集中重点地解决中下游灌区的积盐问题,加大中下游灌区排水工程建设力度,有侧重地改善下游水库周边地区灌区的排水条件。

3.5推广田间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我区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如沟、畦灌、格田淹灌、漫灌占灌溉面积的95%以上,因此需要开发推广适合我区生产体制的小型平地、开沟、打畦机械,研究更为节水的灌溉生产技术。在条件好的地方进一步推广使用低压管道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3.6制定合理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提高灌溉管理水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把有限的灌溉水量在灌区内及作物周期内进行最优分配,达到节水高产高效的目的。随着灌溉水平的逐步提高、水利工程设施逐步完善田间平整力度的逐步加大,灌溉制度也要重新制定。灌区小麦、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灌水定额需要重新进行测定,测定的方法有选择典型地块实际测量法和选择典型单元实地调查法,经实测和调查后得出各作物的灌水定额,然后再进行整理分析,确定灌溉定额,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颁布,并规定使用年限。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合理、切合实际,建议3-5年修改调整一次,以便加强灌区用水定额管理,提高灌溉管理水平。

3.7利用价格杠杆来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实现。由于农业灌溉水价没有到位,农民节水积极性不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立以水权为中心的节水灌溉经济激励机制是十分迫切的。水权是水资源管理的中心,通过市场的交换,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分配,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趋势和方向。随着灌区经济的发展,单一农业用水的局面将可能被打破,因此尽早研究流域内水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水权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水资源配置问题实质是“水权”的重新分配过程,配置初始水权,就是将水资源的使用权按照一定的原则分配给开发利用者。通过水资源总体规划和水资源配置方案,在不同地区之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全面实现节水型社会打好基础。

[文章编号]1006-7619(2010)03-01-115

[作者简介]邹利,女,汉族,新疆喀什地区盖孜河流域管理处工作人员,从事水库运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