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吴为学赵晓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吴为学赵晓千

吴为学赵晓千

吴为学赵晓千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海淀100081)

摘要: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资金链断裂会导致企业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从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为攻克这一难题,在民族地区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成为关键。

关键词:中小企业;民族地区;信用担保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一、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地位日益突出。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稳定。由于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在大多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形势更为严峻。一般要从内外不同角度来分析造成融资难的原因:

(一)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因。

第一,多数为家庭式管理模式,企业财务状况不透明,信用状况不佳。第二,资金实力偏弱,抵押物的普遍缺乏,难以达到银行融资担保的要求。第三,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因。

第一,商业银行的所有制歧视,同时为防范可能存在的坏账风险导致“重大放小”现象十分严重。第二,信息不对称容易引起“逆向选择”。第三,民族地区资本市场不发达,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融资可行性差。第四,人均储蓄水平低,按照放贷金额不得超过吸收存款总额一定比例的要求,低存款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发放贷款的额度。第五,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大量优质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失,吸引外资难。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是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关键。在向银行借贷过程中,银行为降低风险不直接放款给个人,而是要求借款人找到担保机构为其做信用担保。

从市场角度分析,信用担保能够降低银行债权风险、强化债权作用,起到规范信用交易秩序、强化信用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关系稳定和促进市场经济环境有序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操作流程上看,信用担保实质上是银行将部分坏账风险转嫁给担保公司,而担保公司则凭借自身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化解风险的过程。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资的政策性信用担保为主体,商业性担保和互助性担保为两翼的中央、省、地市三级担保体系的框架。政府投资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是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手段,约占全部担保机构的90%,担保资金主要是地方政府预算拨款;互助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为缓解自身贷款难而自发组建的担保机构,主要特征是以自我出资、自我服务、独立法人、自担风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担保机构一般以企业、社会个人为主出资组建,以独立法人、商业化运作,以盈利为目的并同时兼营投资等其他商业业务为特征。

三、临夏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下面以甘肃省临夏州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情况为例来分析我国民族地区普遍存在问题。

据当地政府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州中小企业达20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户,中小企业对财政的贡献达到25%,对就业的贡献高达80%。全州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有9.6万人,完成总产值96亿元,营业收入93亿元,实现利润7.2亿元,上交税金4.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51.89%,可见这些企业能否顺利获得融资直接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数据显示,临夏州融资担保业呈现积极发展的势头。截止2011年6月,甘肃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160家,注册资本总额65亿元,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14家,单个机构注册资本最高达5.3亿元,当年新增担保机构20家,增资8家,增资额3.84亿元,机构数量和注资增加幅度为历年之最。2011年上半年,全省新增融资担保业务总额56.7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额45.5亿元,担保能力有大幅提升,预计全年业务总额将超过100亿元,年增速超过40%。然而融资担保业的高速发展却对缓解融资难问题的效果却并不显著。经分析主要问题如下:

首先,当地市场再担保体系形同虚设。临夏州省级再担保机构未发展完善,省级信用再担保的缺位导致当地担保机构不能通过再担保方式有效转移风险,当地开展的担保业务面临财政和信用的支撑不足,同时使担保行业风险防范能力低,服务覆盖面受限,不能发挥横向和纵向联保效能。

其次,信用担保资金供给机制不稳定。临夏州地方财政资金和资产基本都是一次性的小规模划入,政府也并未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所需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这使担保资金供应链极不稳定,一旦担保机构遇到代偿就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再次,担保公司经营业务单一,期限较短,发展程度低。第一,担保资本金规模过小,缺乏规模效应;第二,业务空置率较高,部分地方担保机构因各种条件限制根本无法开展正常业务;第三,缺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不能对被担保企业发展前景进行专业分析,容易将机构本身置于风险中。

四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改进措施与建议

面对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面对并解决现存缺陷,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健康发展。

第一,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继续给予和落实民族地区优惠政策支持。特别是再担保机构的发展落实,既增加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又转移了担保公司承担的部分风险。

第二,为优化担保资金供应链,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担保收入、补偿收入以及损失补偿的补助收入。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建立担保机构的损失补偿与奖励机制,如定期将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定比例用于补充担保资金,每年都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三,推进民族地区信用档案数据库建设,同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实现各金融机资源共享,能有效的识别和防范风险。

第四,为使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各个环节的运作有法可依,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当地市场竞争,优化社会经济信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与完善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异,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基本结构,调整生产布局,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J].中国商界,2010,(2)。

[2]周军霞,罗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研究[J].金融纵横,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