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研究王凤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研究王凤玲

王凤玲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研究

王凤玲

哈尔滨市呼兰区结核病防治所黑龙江哈尔滨1505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5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抗结核病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54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64例,占41.56%。≥6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农民、体重指数>23.99以及有饮酒史的是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组15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肥胖、农民以及有饮酒史可增加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肺结核;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

StudyontheIncidenceandInfluencingFactorsofAntituberculosisDrugAdverseReactioninthePatientswithPulmonaryTuberculosistreatedinTuYang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andanalyzetheincidenceandinfluencingfactorsofadverseeffectsofantituberculosistherapyinpatientswithpulmonarytuberculosistreatedinTuoyang.Methods154patientstreatedwithanti-tuberculosisdrugsfromJanuary2016toJanuary2017wereselectedasthesubjects.

Toobservetheoccurrenceofadversedrugreactionsduringtreatmentandanalyzetheinfluencingfactorsofadversedrugreactionsagainsttuberculosis.ResultsOfthe154patients,64,or41.56%,hadadversereactions.Theriskfactorsforadversedrugreactionsinpatientswithanti-TBdrugtherapywerenotlessthan65yearsold,primaryschoolandbelow,farmers,BMI>23.99anddrinkinghistory.

Conclusion154casesoftsuyangtuberculosispatientswithhighincidenceofanti-tuberculosisadversereactions,patientswithage,loweducation,obesity,farmersanddrinkinghistorycanincreasetheincidenceofanti-tuberculosisadversereactions.

Keywords:TuberculosisAnti-TBdrugs;Adverseeffects;Riskfactors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结核病化学疗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主要采用4种一线药物进行标准化疗,治疗6-9个月。由于药物不良反应伴随发生,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又是导致患者中断治疗、复发、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本文对15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后续患者服药依从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54例初治涂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诊治,即强化期服用2个月HRZE(H:异烟肼;R:利福平;Z:毗嗪酰胺;E:乙胺丁醇),巩固期服用4个月HR。(1)治疗强化期临床治疗药物主要选择怡诺尼康片(HRZE),其规格剂型为H:75mg;R:150mg;Z:400mg;E:275mg。(2)在4个月的巩固期,选择异福片或异福胶囊给予治疗。异福片为每片含有H:150mg;R:300mg。异福胶囊为每粒含有H:100mg;R:150mg。强化期及巩固期服药方法均为1次/d。

1.2方法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药物不良反应分为肝功损害、胃肠反应、过敏反应、视力模糊、关节损害和其他(发热、头晕等)6大类。出现不良反应时,依不同情况给予检验并准确记录。如有肝、胃肠反应的做肝功能检查,异常的每月检查1次直至正常。判断肝功损害主要指标是ALT>40U/L,其他药物不良反应按医学标准。

1.3药物不良反应的判定标准按照《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诊疗手册》的标准执行。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因果关系评价,即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合理的时间关系;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消失或减轻;再次用可疑药品又出现同样反应,判定为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

1.3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3.1录入调查问卷,建立相关数据库。对各研究因素与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所有数据处理过程用SPSSl9.0统计软件包完成。

2结果

2.1本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84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9.6±9.4)岁。

2.2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组154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64例,占41.56%。

2.3本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如表1所示,≥6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农民、体重指数>23.99以及有饮酒史的是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表1本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3讨论

目前,抗结核药物治疗要求结核病患者联合使用多种抗结核药品,规则服药半年以上,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有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药品不良反应,影响结核病的防治。因此,减少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正确、及时诊断及处理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是减少治疗中断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2]。本组154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64例,占41.56%,提示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机体状态,尤其是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影响了机体的各项功能,从而影响到药物的作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被认为与年龄、性别、人种、营养状态、肝病史、HIV阳性、嗜酒、糖尿病等有关。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6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农民、体重指数>23.99以及有饮酒史的是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也说明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身体状态也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年患者的新陈代谢减慢,器官功能减退,血液中蛋白含量降低,与药物的结合能力随之下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率较高。较低的文化程度导致患者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掌握较少,因此药物不良反应也较高。长期饮酒会使肝脏产生一些适应性反应,酒精能诱导与药物代谢有关的微粒体酶P-450,增加毒性中间代谢产物的形成[3]。综上所述,本组15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肥胖、农民以及有饮酒史可增加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罗汉杰.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研究[J].医药前沿,2017,7(31):229-230.

[2]熊姿,白丽琼,王孝君,等.11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5):537-540.

[3]郑智清,汤锦文,张添林.初治涂阳肺结核化疗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6,22(5):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