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和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和治疗

张新萍,高影,连玉萍

张新萍、高影、连玉萍

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过敏性紫癜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临床特点及累及部位,分单纯型26例、胃肠型14例、关节型10例、肾型10例、混合型4例。结果在治疗中按照该病的分型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针对性用药。结论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寻找诱因对治疗和有效的预防该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结合试验室及临床分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治疗

过敏性紫癜,又称Henoch-Schonlein紫癜(HSP),是一种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及细小动脉的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癜、黏膜及脏器出血的常见过敏性血管炎[1]。是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国内外报道其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2,3]。临床上根据其主要累及的部位不同,分为单纯型、胃肠型、关节型、肾型和混合型。现将我科2014年1月~12月诊治的6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4例患者均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其中男40例,女24例,男女比例约为1.6:1;年龄3~65岁,平均12.8岁,<5岁4例(6.3%),6~15岁50例(78.1%),>15岁10例(15.6%);病程3d~8个月,平均16.5d。初发40例(62.5%),复发24例(37.5%)。发病季节:1~2月份4例(6.3%),3~4月份20例(31.3%),5~6月份14例(21.8%),7~8月份4例(6.3%),9~10月份8例(12.5%),11~12月份14例(21.8%)。

1.1.1临床表现及类型所有患者下肢皮肤均有紫癜,仅表现为双下肢紫癜者46例,累及上肢14例,累及躯干4例。单纯型26例,关节型10例,胃肠型14例,肾型10例,混合型4例。

1.1.2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均正常,WBC计数升高者24例(初发者16例,复方者8例),ESR增快者4例(均为初发着),ASO检测阳性12例(初发者8例,复发者4例)。尿Rt:尿蛋白+~+++28例,尿WBC+~++8例,尿潜血+~+++10例。

1.2方法寻找致病原因并尽量避免及去除致病因素,对有感染者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通过对患者的过敏原测定,对患者进行环境及饮食指导。避免可疑的食物及药物。单纯型选用抗组胺药配合维生素C、钙剂、芦丁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的药物。对有严重皮肤损害或胃肠型、关节型、及肾型紫癜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或地塞米松静滴,待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总疗程约2~3个月。对伴关节肿痛者加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如吲哚美辛、雷公藤多甙或昆明山海棠;有胃肠道症状者加用西咪替丁,对伴有腹痛者加用颠茄片或山莨菪碱,如有急腹症状请外科共同处理。对于有严重的肾损害者或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差者,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口服,疗程为2个月左右,同时还可配合中医中医治疗。

2结果

6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有58例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皮损消退、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6例转为慢性紫癜性肾炎而转入肾内科治疗。

3讨论

过敏性紫癜(allergicpurpura)是一种常见的累及血管的II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的直接诱因往往很难确定,由于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前常伴有发热、咽喉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史,故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溶血性链球菌为重要的致敏原,本病好发于3~10岁儿童。本资料显示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以6~15岁为多。学龄期少儿发病最多,发病年龄有增大的趋势。男女比例为1.6:1,好发季节以3~4月最多。本病病因不明,除感染外,可能与药物、食物、病毒感染、虫咬或其他变应原有关。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或由于IgE中介损伤血管。通过本组病例分析发现,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者20例,WBC计数升高者24例,ASO阳性者12例,这说明感染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溶血性链球菌可能为重要的过敏原。因此,寻找诱因对治疗和有效的预防该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对反复发作者更为重要。

临床类型中单纯型占40.6%、关节型占15.6%、胃肠型占21.9%、肾型占15.6%、混合型占6.3%。治疗方面以抗组胺药加糖皮质激素为主,辅以其他治疗。在治疗观察中发现:较早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利于减轻各型临床症状,降低肾损伤的发生。肾型是过敏性紫癜的严重类型,危害大,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53.

[2]BealeMC,NashGs,BertovichMJ,etal.SimilardisturbancesinBcellactivityandregulatonTcellfunctioninHSPandSLE[J].Immunol,1982,128:486.

[3]赵术胜.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J].滨州医学报,1998,21(1):77.

[4]陈洪铎.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