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中小学生现场急救培训现状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湛江市中小学生现场急救培训现状及效果分析

谢丽君1陈海婷1文若兰2(通讯作者)

谢丽君1陈海婷1文若兰2(通讯作者)(1广东医学院广东湛江524023;2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湛江524001)

【摘要】[目的]了解湛江市中小学生现场救护知识掌握情况及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效果,探讨普及中小学生现场救护培训的有效方法。[方法]以便利抽样的方式对湛江市中小学生进行现场救护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现场考核的方式调查其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培训前现场救护知识合格率为27.91%,培训后合格率为70.82%,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70.72%的学生从未参加过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小学生掌握现场救护知识较初中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小学生对现场救护知识的掌握状况不佳,急救技能匮乏,其知晓水平有待提高,急救培训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学校应定期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普及中小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救助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肺复苏培训效果【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4-0273-02

现场急救,是指现场工作人员因意外事故或急症,在未获得医疗救助之前,为防止病情恶化而对患者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儿童意外伤害指的是由于意外造成的儿童伤甚至死亡,属于突发事件的一种。近年来,全国各地正加速对社会急救的普及,急救要从现场开始的观念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在公众急救普及培训的探索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学校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意外事故最容易发生的地方,一旦意外事故发生,如果事故现场没有老师或专业医务人员,实施急救的只能是学生自己或在场的同伴。本研究通过对湛江市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现场急救培训,了解现场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及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效果,探讨普及中小学生现场救护培训的有效方法。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具体补充本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务必写明本研究时间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湛江市中小学各一所,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小学生329名,初中生144名,共473名学生进行现场急救知识培训。选取对象为自愿参与且无精神方面疾病,与人沟通无障碍的学生。排除标准:中途退出培训的学生。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男生257人(54.33%),女生216人(45.67%);平均年龄10.62±2.445岁。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3份,回收率为94.60%。

1.2培训内容院外急救意识、意外事故抢救(溺水、电击、猫狗咬伤等)、常见外科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症救护(异物梗阻、出血、骨折、高空坠落等)。

1.3干预方法1.3.1培训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演练结合,以多媒体课堂讲述与实例分析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现场示范。中小学生均采用统一的培训方式进行授课。首先,教师引用实际事例说明意外伤害的严重性与及时施救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对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进行阐述,然后,向学生示范心肺复苏等操作的具体步骤,并由学生进行实操。

1.3.2教师准备培训教师邀请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原急救中心护长及从事急救护理的老师进行理论授课,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技能示教的护士均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从事急救护理工作工作年限≥5年。

1.3.3教材准备根据中小学生遭遇意外伤害的发生频率及实际需求,使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的《急危重症护理学》相关章节,并参考《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内容进行培训。

1.4资料收集方法由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课题组的老师及研究生向湛江市第二中学和湛江市第十八小学的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方法的培训。经过培训的班主任向学生说明目的,取得被调查者同意后,进行匿名调查,答完问卷后当场收回,放入信封内密封。再对问卷进行核查、编码。

1.5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参考有关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咨询相关专家,自行设计中小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性别、年龄、父母亲职业、是否独生子女等;(2)现场急救知识,包括遇急症时能否正确呼救120或急救专线电话、是否知晓基础急救知识、是否了解心肺复苏、是否需求急救知识与技能、是否愿意接受急救技能专业培训5个方面。知晓率(%)=(答对人数/总调查人数)×100%。(3)现场救护技能,包括止血、伤口包扎的方法,骨折的处理,心肺复苏关键的操作要点等方面。(4)培训需求,包括是否有必要在学校开设相关选修课、理想培训方式、理想培训人员等方面。

1.6统计学方法利用Epidata3.0进行双人录入,利用其纠错功能对输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应用SPSS19.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在问卷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

2结果2.1调查对象培训前后现场急救知识掌握情况473名中小学生参加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后,对于现场急救知识认识正确率有所提高,正确率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培训前6道题的正确率均低于50%,其中有1道题的正确率在10%以下,培训后正确率明显升高,如:“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心跳骤停急救的黄金时间”、“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等。

2.2调查对象培训前后现场救护及院外急救技能掌握情况473名中小学生参加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后,对于现场急救技能掌握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小学生的现场急救技能比较弱,培训后均有大幅度提高。

2.3培训后中小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比较培训后,小学生平均现场急救知识得分较中学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场救护技能得分与中小学生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现场培训效果评价两所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都认为此次培训总体效果良好。负责组织培训的团队准备工作十分充足,设备齐全,组织计划细密周到,按计划顺利完成了教学内容。培训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详细规范的操作演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热情耐心的操作指导,寓教于乐的轻松学习体验,新颖活泼的互动教学风格使学生十分满意,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并希望以后能开展更多、更丰富急救知识培训。

但是也有老师提出此次参与培训时间较短,担心学生在遇到实际情况时不能正确运用。

3.讨论3.1湛江市中小学生经培训后现场急救知识知晓率高,有开展相关培训意义本调查结果显示,有73.39%的学生未接受过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培训前,被尖刀刺伤臀部者现场急救包扎方法、心肺复苏的相关操作了解正确人数均低于40%。培训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心跳骤停急救的黄金时间”、“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等方面知识知晓率大幅提高。这可能与我国未在中小学生群体内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被调查者年龄偏小有关。

3.2湛江市中小学生经培训后现场急救技能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学校和社会应重视中小学生的现场急救技能培训3.3现场急救培训应从小学开始2003年奥地利一项研究显示,对6-7岁儿童进行生命急救技术的教育是可行的。2009年,挪威Bollig对228名6-7岁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经过培训后,救护能力不比成人差,能够进行基本的急救。

3.4应重点落实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情况心跳呼吸骤停——猝死,是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在我国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颇高,每年发生的总人数相当可观。

3.5对护理工作的建议3.5.1建立规范统一的中小学急救培训考核体系考虑青少年伤害高发情况及学生学习能力,将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前到小学。但是,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有所不同。建议探索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内容,规范中小学生的急救培训,建立医院与学校的良好合作关系,定期定点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中小学急救培训考核体系。

3.5.2考虑以重复培训的角度研究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保持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特点,人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为了巩固所学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建议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发放宣传小册子、现场考核、定期重复强化等方式进行记忆的强化。在保证人力物力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重复培训以提高急救技能的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1]李丹.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及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8期:3672-3673.[2]周梅,李艳菊,李雅平,等.我国意外伤害研究现状与进展[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第5期:95-97.[3]王晓娟,付沫,赵世莉等.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现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7,22(17):78-80.[4]OsterwalderJJ.EmergencymedicineinSwitzerland[J].Annalsofemergencymedicine,1998,32(2):243-247.[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3B031800017);湛江市2013年度财政资金科技专项竞争性分配项目(编号:2013A309-2);湛江市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0C3101005)。

作者简介:谢丽君(1990-),女,广东湛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护士通讯作者:文若兰(1966-),女,湖南隆回人,本科,副教授,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