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释放孔(沟)在PHC管桩施工中的应用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应力释放孔(沟)在PHC管桩施工中的应用技术

邵珠令滕少文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目前,随着我过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也在快速发展,因此工程越来越多居民密集区域进行施工,为更有效减少施工过程对施工现场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故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进行更一步的优化,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减少对周边的影响,本文对应力释放孔(沟)在PHC管桩施工中的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应力释放沟、应力释放孔、挤土效应。

一、引言:

上海财经大学新建主校区科研实验中心项目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国定路777号上海财经大学校园内,本项目总建筑面积2.7万㎡,地下一层,地上十四层;桩筏基础,框架-剪力墙结构;桩基础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桩径600mm,平均桩长50m,PHC管桩施工总数为313根。

因本项目位于学校中心地带,西北和北侧为学校教室及学生宿舍,南侧为上海手表三厂工厂用房。教室及学生宿舍距离桩基础施工基坑距离约为14m,工厂用房距离桩基础施工基坑距离约20m,且该工厂用房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为砖混结构。为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及工厂正常生产活动,故在PHC管桩桩基础施工前在基坑周圈设备应力释放沟及应力释放孔,以降低PHC管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对周边房屋产生的影响。

二、技术特点:

本项目在桩基础施工前设置了应力释放沟及应力释放孔有效减轻了PHC管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有效的保护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三、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施工中,有效减少管桩的挤土效应。

四、工艺原理:

1.在桩基础施工基坑周圈设置1.5m宽、1m深的应力释放沟以缓解PHC管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

2.在应力释放沟中按1m间距布设应力释放孔,孔径Ø300,孔深30m,以释放PHC管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

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在桩基础施工前采用PC200挖掘机沿基坑周圈开挖应力释放沟,沟宽1.5m、沟深1m;

2.在应力释放沟内采用GS-10回旋钻机钻孔,孔径Ø300、孔深30m;

3.在钻孔内放置波纹管至孔底;

4.波纹管外包60m密目网,并采用钢丝绑扎牢固,波纹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

5.附图:

应力释放沟、应力释放孔剖面图

六、材料与设备:

1.PC200挖掘机:1台;

2.GS-10回旋钻:2台;

3.抽水泵:2台及相应水龙带;

4.波纹管: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5.60目密目网: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七、安全措施:

1.挖掘机开挖沟槽过程中其回旋范围严禁站人;

2.应力释放沟开挖后需在周边设置警戒标志以防止人员坠落至坑内;

3.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沟槽情况,防止因挤土效应造成沟槽塌方;

八、效益分析:

1.本项目在桩基础施工前设置应力释放沟及应力释放孔后,有效的保证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2.本项目在桩基础施工前设置应力释放沟及应力释放孔后,能够按原定施工计划进行PHC管桩施工,防止了因挤土效应影响周边建筑物安全而造成工期延误;

3.本项目在桩基础施工前设置应力释放沟及应力释放孔后,通过图纸会审等技术文件以书面形式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签字确认,用于项目竣工结算,提高了经济效益。

九、结语:

采用本工法后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效的保护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保证了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及工厂正常生产活动。得到了学校的高度评价,同时采用本工法后为施工单位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2]中国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3]中国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条文说明JGJ79-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