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结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的探讨

凌玉芳

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533000

摘要:目的是通过对出院后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现状及社会对延续护理需求的调查,探索医院开展肠造口术后延续护理服务的方法。方法选取66例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在住院期间均给予以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持续给予延续护理服务,给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包括:饮食、造口护理相关知识宣教等,建立延续护理服务档案,定期进行上门家庭访视,电话追踪随访,QQ及微信等网络平台措施随访。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合格率。结果对照组造口合格率为51.5%,实验组合格率为8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延续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结肠造口术;延续护理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2015年患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的病人,共计66例,其中男43例、女23例,年龄33-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婚姻状况、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以及住院时间均基本一致。

1.2方法

1.2.1延续护理方法:

两组在入院期间均按结、直肠癌手术前后护理常规给予护理,包括术前肠道准备以及饮食指导,及造口知识的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按计划实施出院回访及延续护理服务档案建立。

延续护理服务组由造口专科护理小组的护士负责,干预持续时间为一年,主要是通过QQ及微信平台沟通、电话回访形式进行为主,预约定期上门家访。QQ、微信随时解答碰到问题。无QQ、微信的患者给予电话回访,在出院后2周、1个月通话一次,3个月后改每月1次;家庭访视每季度1次。半年后主要以平常QQ、微信和定期电话回访为主。咨询内容包括患者出院后的精神状态、睡眠、休息、进食、大小便、伤口、造口、心理状况、活动、社交、家庭支持等情况,详细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即是对患者的一种管理,也是对患者自我管理的一种监督[1],从而提高患者的医从性。

1.2.2评价方法:

问卷调查参阅大量文献,结合造口病人可能出现的生活质量问题,自行设计与造口患者相关的10个题目,每题10分,80分以上为自我管理能力及格,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1.能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2.正确掌握清洗造口方法、3.能正确选择造口袋类型并及时更换和清洁。4.学会观察造口并发症(造口周围皮肤完整,无红、肿、皮疹、破溃、糜烂者为正常)5..造口对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影响:6.训练造口排便规律(每天排便时间较固定,大便每天1-2次,大便成形)7.能保持良好心态(坦然面对造口,保持平稳乐观的心态),8.能主动参与社交(与人群正常交往,参与集体活动),9.主动咨询(遇到问题能随时与医院联系),10.能按时复诊。发放问卷66份,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造口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见表1。

注:χ2=7.12,P<0.05

3讨论:

3.1延续护理服务可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结肠造口术给患者生理上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身体形象的改变、造口的护理、饮食的选择、规律排便的训练等,这些问题在短暂的住院期间无法一一解决[2]。出院回访将健康教育延伸至家庭,持续动态地了解患者出院后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地予以个体指导。有文献报道,家庭的关心和支持能帮助患者克服因慢性病折磨而产生不遵医的懈怠情绪,激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出院回访通过与患者家属加强沟通,取得家庭的支持,实行社区-家庭双重督导机制[4],调动患者参与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家庭成员随时监督患者的遵医情况,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2延续护理服务可促进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力。

由于经受癌症、手术及造口的三重打击,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如精神抑郁、感到耻辱、缺乏自尊、绝望、孤独和自杀心理等,可导致患者参加户外活动及社交的兴趣大大降低,有50%以上造口患者几乎不参加社会活动[4]。出院回访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状况,与家庭配合,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适应疾病本身和造口带来的变化,促使其克服自卑、消极等心理,增加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

3.3延续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最有说服力的指标之一。患者满意延伸服务的这种形式和内容,说明这种护理工作的扩展形式,将服务延伸到院外,避免了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的脱节,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不足的问题,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状态,且不断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护理工作,它不仅是一种连续性的护理服务,而且能体现出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延续护理服务通过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指导方案,建立患者档案,通过专科小组成员与患者的联系,予以专业的咨询、督促和教育,使护理工作从院内延伸到院外,拓展了服务领域。加强患者疾病防治知识教育,进行患者生活习惯干预,强化宣教,督促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建立,改善患者身体代谢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卫平,张秋娥.直肠癌Miles术患者造口护理的阶段式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12,27(8):82-83.

[2]周玉洁,路潜,庞冬,等.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7):488-490.

[3]韦瑞丽,李丽,左萍,等.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状况及健康需求研究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4):254-256.

[4]陆丽明,林倩君,米钻冰,等.南海市造口病人生活质量调查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1):34.

[5]赵庆杰,邹继华,付婷,等.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