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抗生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非抗生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

田本臣

黑龙江省逊克县妇幼保健站164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抗生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应用补液纠正脱水,应用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及饮食疗法等综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未使用任何抗生素,综合治疗有效率为93.3%。结论小儿腹泻病的治疗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无指征的患儿应给予补液纠正脱水,应用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及饮食疗法等综合治疗,不宜滥用抗生素。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非抗生素;探讨

小儿腹泻病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小儿由于胃酸分泌少,酸度低,免疫功能低下,肠管微生态平衡脆弱,易受外来因素破坏而致病[1]。天气的变化,饮食的温度、种类、数量改变及各种致病因子的侵袭,都易引起小儿腹泻病的发生。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1992年卫生部委托中华儿科学会及首都儿科研究所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制定了《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简称"方案")[3]。"方案"建立了新的治疗方法,包括:①继续饮食;②大力推广口服补液;③合理用药,纠正滥用抗生素。临床上由于受旧的传统治疗观念的影响,不合理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屡屡发生。近两年来我院对120例腹泻病患儿根据临床特点,未用抗生素治疗,给予补液纠正脱水,应用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及饮食疗法等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120例患儿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住院患儿。年龄4个月~1岁40例,2~3岁62例,4~5岁18例。多数患儿急性起病,腹泻次数平均8~15次/d,大便为稀水蛋花汤样,无粘液脓血样便,80例患儿伴有呕吐、发热,体温在38℃~39.8℃,多数患儿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外周血白细胞<10.0×10/L,大便常规:黄色水样便,脂肪球5~20/HP,白细胞<5+iHP,未见红细胞,大便细菌培养阴性。轻度脱水30例,中度脱水75例,重度脱水15例。其中20例患儿曾在院外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病情无好转,5例患儿入院时合并鹅口疮。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1998年《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

1.3方法120例患儿住院后根据临床特点均未使用抗生素,予病毒唑抗病毒,伴发热、呕吐、脱水者采用口服或者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呕吐频繁者予肌注止吐药物。所有患儿均按说明书要求的剂量和方式服用胃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和微生态制剂金双歧,调整患儿的饮食结构,减少乳糖摄入量,改食谷类食物,给予口服补液疗法,米汤加盐口服,但考虑小婴儿的胃肠适应能力和饮食习惯,小婴儿乳类食品仍然按患病前所选用的喂养方式给予喂养。

1.4评价指标①显效:治疗3d内大便性状恢复正常,≤3次/d,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3d时大便由水状便或稀水糊状变为糊状,≤4次/d,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3d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病情加重。

2结果

显效50例;有效6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

3讨论

临床医师在不能进行病原学监测的条件下,可以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大便的性状来辨认:水样便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可不用抗生素,若为粘液脓血便,才可考虑应用抗生索。结合本组120例患儿临床特点、大便性状、辅助检查结果均不符合侵袭性细菌感染的特点,故均不用抗生素治疗,而采用补液纠正脱水,应用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及饮食疗法等综合治疗。

相关研究表明:滥用抗生素不仅破坏了正常的菌群结构,出现微生态失调,造成肠道菌群紊乱而致腹泻迁延不愈,同时还可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需要用抗菌药治疗的腹泻仅限于下列几种:霍乱、婴幼儿沙门菌肠炎、各种重症腹泻、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腹泻,大约共占整个腹泻的30%。对于婴儿腹泻重症需用抗菌药者,最好做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本组中5例并发鹅口疮患儿就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微生态失调,后经口服微生态制剂而痊愈。同时,WHO也指出除细菌性痢疾和疑似霍乱外,90%的水样腹泻应用抗生素是无效的,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严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滥用抗生素不但造成经济浪费、患儿多受痛苦,还可促使耐药性增强、抗生素失效,造成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使本已遭破坏的肠道微生态进一步失衡,小儿抵抗力减弱,食欲减退,导致腹泻迁延不愈[5,6]。滥用抗生素带来的远期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细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不断发生变异,耐药性越来越强,目前临床上已经出现许多多重耐药菌,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许多患者死于感染,也造成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

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在治疗各种病菌引起的小儿急性腹泻病中给予补液纠正脱水,应用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及饮食疗法等综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抗生素疗法,口服用药5d治愈率在90%以上。本组患儿未用抗生素治疗总有效率93.3%,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腹泻,需慎用抗生素。给予补液纠正脱水,应用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及饮食疗法等综合治疗疗效更佳。目前合理应用抗生素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共识,如何控制抗生素使用量,合理应用抗生素,需要我们临床工作人员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探讨了小儿腹泻病的非抗生素疗法,希望能给临床同仁们的工作提供一种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1]张琳,邱学澄.急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学变化[J].中华儿科杂志,1994,32(2):111.

[2]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1-442.

[3]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临床儿科杂志,1994,12(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