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比重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轻比重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葛健

葛健

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735100

【摘要】目的:探讨轻比重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年龄在20~36岁之间,ASA分级Ⅰ、Ⅱ级,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轻比重腰麻组(S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麻醉方法在SA组中使用轻比重腰麻,选择L3~4椎间隙使用7号腰穿针穿刺,成功后将局麻药配方为0.75%盐酸布比卡因1.5ml+灭菌注射用水4.5ml共6ml的混合液,以0.2ml/s的速度匀速推注;EA组中使用硬膜外麻醉,选择L2~3椎间隙使用16号硬膜外穿刺针穿刺置管,成功后将局麻药总量为15ml的2%利多卡因分次推注。麻醉手术期间所有病人均面罩吸氧(5L/min),常规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所有病人从麻醉操作结束到可以手术切皮的时间(麻醉潜伏期)、镇痛效果(分级标准:优:病人无痛安静,无任何不适;良:病人出现切口疼痛或内脏牵拉反应,但能忍受;差:病人疼痛剧烈,需加用其他辅助麻醉剂。)、腹部肌松效果(由术者判断,分优、良、差三级)、术中发生低血压例数(低血压判定标准为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30%或收缩压低于12Kpa,低血压的纠正采取加快输液速度或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次,必要时重复)、术后出现头痛及其它并发症的例数。数据统计处理采取t检验和X2检验,取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优良率SA组为100%,明显高于EA组的75%(P<0.05);麻醉潜伏期SA组为[(5.0±1.6)min],明显短于EA组的[(14.0±3.1)min],差异显著(P<0.05);肌松效果优良率SA组为100%,EA组为9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有14例术中发生低血压,占比35%,EA组有12例,占比3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急诊剖宫产病人可首选轻比重腰麻,其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行。

【关键词】麻醉;比重;潜伏期;硬膜外,蛛网膜下腔

剖宫产术的麻醉方法有多种,目前国内外多以硬膜外阻滞为首选麻醉方法[1]。但产科手术大多属急诊性质,要求麻醉潜伏期短,镇痛好,肌肉松弛,对产妇和胎儿呼吸循环系统无抑制。本研究将轻比重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以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与分组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剖腹产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在20~36岁之间,体重61~98kg,身高153~168cm,排除有椎管内麻醉禁忌症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轻比重腰麻组(S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min均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既面罩吸氧(5L/min)常规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开放一组静脉,静滴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预扩容后取左侧屈膝位。SA组选择选择L3~4椎间隙使用7号腰穿针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成功并回抽脑脊液通畅后将局麻药配方为0.75%盐酸布比卡因1.5ml+灭菌注射用水4.5ml共6ml的混合液,以0.2ml/s的速度匀速推注,完毕后将病人转为平卧并左倾20゜;麻醉平面低于T12者,调整手术床为头高脚底15゜;麻醉平面高于T8者调整手术床为头低脚高15゜,在注药后5min内调整麻醉平面在T6以下。EA组选择L2-3椎间隙使用16号硬膜外穿刺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病人平卧左倾20゜,硬膜外导管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观察5min无腰麻症状后注入剩余2%利多卡因12ml,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

1.3观察指标

1.3.1记录指标

记录所有病人从麻醉操作结束到可以手术切皮的时间(麻醉潜伏期)、镇痛效果、肌松效果、术中发生低血压例数(低血压判定标准为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30%或收缩压低于12Kpa,低血压的纠正采取加快输液速度或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次,必要时重复)、术后出现头痛及其它并发症的例数。

1.3.2镇痛效果

优:病人无痛安静,无任何不适;良:病人出现切口疼痛或内脏牵拉反应,但能忍受;差:病人疼痛剧烈,需加用其他辅助麻醉剂。

1.3.3肌松效果

由术者判断,分优、良、差三级。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处理采取t检验和X2检验,取P<0.05为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中SA组的麻醉潜伏期为5.0±1.6min,明显低于EA组的14.0±3.1min(P<0.05,表1)。

2.3两组中SA组的镇痛优良率为100%,明显优于EA组的70%(P<0.05,表2),但在肌松效果方面和低血压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时阻滞平面可控性好,可连续或间断给药,但其失败率和阻滞不全发生率较高,我国约为9.55%,在剖宫产术中甚至可高达25%以上,且麻醉潜伏期较长。麻醉平面有时较广,其广泛程度可能与孕妇包绕脊髓鞘的静脉扩张充血而压迫硬脊膜囊和神经纤维对局麻药敏感性增加有关。

蛛网膜下腔阻滞操作简单迅速,麻醉潜伏期短,麻醉效果优良率大于硬膜外麻醉。轻比重的布比卡因浓度低(0.1875%)、剂量小(11.25mg),主要阻滞感觉神经,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微。局麻药与母体血浆蛋白的结合度,布比卡因为88%~95%,利多卡因为45%~55%;与胎儿血浆蛋白的结合度,布比卡因为51%~66%,利多卡因为14%~24%。局麻药与血红蛋白结合度高者,通过胎盘的量少,进入胎儿血的量也少[2]。故布比卡因对产妇的应用上更为安全,对新生儿无明显的抑制。此法对母婴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呼吸功能的干扰亦较小,且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快,不影响产妇的宫缩和排尿。

术中SA组患者在麻醉平面控制好后为避免轻比重局麻药继续扩散,均保持头低脚高15゜位,这样可增加产妇回心血量,稳定了血液循环,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传统重比重腰麻要低,与硬膜外麻醉的发生率相当并易于纠正。此体位同时也减轻了产妇腰部蛛网膜下腔的压力,相应减少了脑脊液的漏出量,可降低术后头疼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情况下,轻比重腰麻可作为急诊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式,麻醉安全,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4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