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安全问题和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浅谈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安全问题和应对措施

方定乾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思南供电局贵州铜仁565100)

摘要: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大力发展电力行业是提升全民生活质量的关键。电力安全生产是一项特殊的行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安全生产隐患,必须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风险防控,首先需要做到的便是了解风险的种类以及存在的环节,根据风险种类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才是确保电力生产管理的关键。

关键词:电力生产;安全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一、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是个特殊的企业,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电力人员的安全一直是企业担心的重点问题,就使得“安全生产”成为老生常谈。介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环境差、危险性大的电力施工现场,因此每时每刻都要把安全挂在心上,不能有丝毫麻痹。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决定电力安全生产的要素很多,主要是电力生产工程中的安全、基本设施的建设安全、电力资源的经营,同时还会受到各项经营活动的制约。因此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问题存在于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有些是看得见的,有些是看不见的,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处处留意,也需要相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集中把控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

二、电力生产安全问题的因素分析

1、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安全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也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主要是由于设备、工艺技术等引起的。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说,首先,技术是存在工艺之中的,工艺流程中就会存在风险,一旦在工艺流程中工艺技术自身没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就会导致人身、电网、设备等事故,就会带来安全风险。其次是功能设计上,包括强电、抗震、暖通设计,尤其是其中的变压器、开关、调度自动化设备,一旦这些设计不合乎设计原理,就会造成技术因素,造成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故障。最后是应急方案的设计,电力安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问题,为了预防风险的发生,应急方案的设计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设置具体的应急方案,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就无法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造成危害。

2、管理因素

电力生产是连续的过程,从生产、运输、使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电力生产必须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连锁反应,会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最后电网瘫痪。而电网是一种高技术企业,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存在隐藏的风险,就需要提高风险安全意识,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但是按照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做到位,从人员、机器、设备和工作环境都存在缺陷,为了确保安全运行,需要针对组织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行为不规范、措施不落实等现象的强化,提升管理效率,降低决策失误的概率。加上企业没有完善的责任管理制度,员工工作没有完善的工作流程,导致一旦发生事故,无法落实故障责任,导致管理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管理因素。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一个安全生产期间必然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必然会面临着不同的环境,而每个环境必然不同,会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业环境、市场环境和政治环境,而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企业运行。通常情况下,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天气条件等;作业环境包括空气状态、噪音状况和气候变化;市场环境包括由于市场竞争和消费变动引起的市场风险变化,导致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风险;最后政治环境是指国家的政治变化直接引起企业的生产稳定性变化,这有可能超出企业自身的控制范围,引起运行风险。

4、经济因素

通常情况下,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与经济环境有关,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不佳的时候人民整体的生活质量以及消费水平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运营,而经济环境质量较差的状况下势必会降低企业经济实力,就会导致企业运营质量下降,而这时候就会致使安全生产环境质量下降,带给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就会下降,最后增加安全生产风险,为企业运营埋下隐患。

三、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1、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促进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

首先,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提升和发展空间的拓展,一定程度上依托完善的管理体系。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与质量。其次,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第三,加强对监管人员的监管力的提升,保证监管措施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落实,促进生产管理不断完善。第四,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给员工解决更多实质性的问题,从根本上保障电力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科学合理地划分安全责任范围

依托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保障企业领导原则的统一性,是管理模式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础。实现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各个部门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各部门安全责任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不仅能有效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也利于营造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生产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3、全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员工的综合素养对生产质量的提升有着直接影响。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训工作,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建立完善的质量考核标准与绩效考核制度,使员工自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同时,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定期开展安全讲座与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才能实现设备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维护。

4、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传播良好的安全行为。

行为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大家的人身安全和现场的设备、系统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树立大家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规程、运行规程培训学习、例行考试,以及班组安全讨论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内容,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在寓教于乐中,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5、注重使用柔性方法,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

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也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以交流和教育的方式与违章人员沟通、谈心,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标准、危害员工身心健康和设备、系统时,任何人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

结束语

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稳定的发展,其根本是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只有清楚认识到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耀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9):335.

[2]邓友珍.论安全生产中反违章的重要性[J].科技与企业.2018(25):162-164.

[3]许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探析[J].科技展望.2019(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