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患者采取盐酸培他啶联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1

眩晕症患者采取盐酸培他啶联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

莫明霞

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症患者采取盐酸培他啶联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眩晕症的84例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给予对照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治疗,给予参考组盐酸培他啶联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水平进行比较,再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眩晕症患者盐酸培他啶联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治疗,治疗后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水平均有所降低,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眩晕症;盐酸培他啶联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治疗效果

眩晕症一般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患有眩晕症的患者多数表现出呕吐、头晕、恶心等症状,情况严重下甚至会出现耳聋、血压降低、冒冷汗等症状。眩晕症的出现是由于患者空间定位出现紊乱形成的,眩晕症包括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两种,其中真性眩晕的是由于患者的眼、前庭等引起的,假性眩晕由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引起的。治疗眩晕症的常用药物有盐酸培他啶和盐酸异丙嗪注射液两种,本次探究将联合盐酸培他啶和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来治疗眩晕症患者,治疗后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等水平有明显的降低,对治疗眩晕症有显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眩晕症的患者84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研究组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为(47.1±5.9)岁;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48.2±6.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护理人员按照主治医师的要求,每日3次对患者进行药物服用,每次服用药物为1片,应保持服药疗程为1周;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采用盐酸培他啶治疗,每天3次,每次1片,治疗时间为1周。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治疗前后选择EB-2600A血液流变检测仪测定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②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临床疗效的具体判断标准为:呕吐、恶心、旋转等症状显著改善则表示显效;呕吐、恶心、旋转等症状有一定改善则表示有效;治疗后3天呕吐、恶心、旋转等症状没有变化则表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进行?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患者出现眩晕症与其前庭的功能状态息息相关,当患者的前庭或中枢部位遭受一定程度的刺激时,其平衡能力将出现紊乱,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眩晕的症状[1]。患者出现眩晕症状时,常常伴有呕吐、恶心、头晕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血压降低、冒冷汗等现象,从而引起患者的强烈不适。

现阶段临床中还缺乏治疗眩晕症的特效方法,主要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而血管扩张药物、镇静药物、抗组胺药物、止吐药物等则是临床治疗眩晕症的常用药物。在对眩晕症患者进行治疗时,盐酸培他啶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血管扩张药物,该药物能显著扩张心脑血管特别是椎底动脉,能显著增加椎底动脉和心脑血管的血流。盐酸培他啶不但能对循环进行改善,让血压降低,同时还能让耳蜗血血流灌注显著增加,消除耳性眩晕,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吸收细胞外液,让淋巴内水肿有效消除。盐酸异丙嗪的抗组胺作用比较理想,能将毛细血管壁、平滑肌等组织的H1受体快速阻断,导致组胺的作用靶点丧失。除此之外该药物的中枢镇静效果也比较理想,所以能对眩晕症状进行缓解[2~4]。

此次探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星,欧阳天斌,朱华麟,等.盐酸培他啶联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治疗眩晕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2):79-81.

[2]王丽萍.眩晕症57例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3):142-142.

[3]于海娜,黄云霞.66例眩晕症临床护理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8,(1):228.

[4]肖志刚,张丹凤.眩晕症72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