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基于移动互联网

王子熙任鹏辉高林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霸州市供电分公司河北省0657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移动应用等技术为能源企业进入了能源互联网时代提供了技术支撑,电力企业作为能源企业的主导者,对“互联网+”的需求更为迫切,开展“互联网+”在电网企业应用领域的探索与研究,促进电网企业生产、管理、服务模式的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

国务院《“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为电网企业在发、输、配、售及用户服务等方面基于“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互联网+”需与电企实际工作结合,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简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用电客户定位数据采集系统是构建在“SG186”工程一体化平台之内,主要功能包括基础图形管理、电网资源模型构建、电网专题图管理等,并提供各类电网图形及电网分析服务,与业务应用系统之间以松耦合方式实现相互调用、互为补充,实现电网资源的结构化管理和图形化展现,以电网资源的空间结构及位置信息和图形可视化为核心,以面向服务的架构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电网图形和分析服务的企业级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电网服务

1、“互联网+”在用电侧的探索

传统电力营销应用局限于企业信息内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场交流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电力外勤服务人员无法在办公室外完成各种信息管理工作,导致现场数据与系统数据不同步问题严重。为此可通过无线虚拟专网、互联网与移动作业技术,实现业扩报装、现场勘查等业务全过程电子化实时处理。

一是实现现场业扩报装申请,通过电力外勤人员或移动终端实现现场业扩报装申请;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与APP应用,实现与用户面对面的网上业扩报装;三是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现场勘查与用电方案制定,并通过虚拟无线专网或互联网实现处理结果与信息的实时上传;四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现场收费、欠费停复电、计量装置装拆等现场作业数据实时交互,实现营销现场作业数据采集实时化。

2、系统研发背景

我堂二里供电所所辖区域有56个自然村街,低压用户23500户。由于农村地区缺乏统一的规划建设,有些地区无地理标识。用电客户地理分布错综复杂,部分用电客户位置极其隐蔽,给我们的“95598”故障抢修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也给客户造成了损失。

2016年1-6月份,在对我堂二里供电所“95598”故障抢修工单满意度回访调查中,客户不满意工单125起。而在其中,因为到达现场时间长导致客户不满意工单89起,占比71.49%。

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结论:客户故障停电抢修过程中,有42%的时间浪费在寻找客户地理位置上。

目前存储客户定位信息的工作系统只有营销业务应用系统(SG186系统)。由于系统客户位置信息记录载体为文字,不能形成数据有效应用。而国家电网正大力推行的GIS系统尚处于建设期,并且其只能应用于内网计算机,不能移动互联。我小组决定基于智能手机这一移动互联网平台,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以电能表作为用电客户定位采集对象,开发用电客户定位数据采集软件,实现对用电客户快速准确定位。

3、系统介绍

3.1逻辑架构

纯粹的GPS解决方案以及它所生成的经纬度坐标是地理位置数据的公认标准,也是大部分智能手机获得本身地理位置的基本方式。只要用户打开GPS定位功能,手机即可获得相关数据。基于智能手机这一移动互联网平台,利用智能手机的GPS定位功能,获取用电客户定位坐标数据。以电能表作为用电客户定位信息采集对象,用条码扫描器扫描电能表条形码,将条形码编号录入系统。建立中间数据库,通过电能表资产条形码,实现与SG186系统客户基础信息与采集的客户定位数据无缝对接。在系统搜索用户编号或电能表条形码,通过百度地图实现对用户导航定位。

3.2软件方案设计

本设计主要是用现有的GPS接收模块,用VB编程对GPS输出的信息(时间、经度、纬度等)进行提取和处理,通过显示模块显示出来。用VB与GPS和GPS-OEM板接收机相连接,接收GPS接收机发送的数据,与接收机之间进行通信。GPS接收机的OEM板,以其优良性能、轻巧灵便、易于开发的特点。现已在GPS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将OEM板输出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图像处理、坐标系统变换,再加上无限通信技术、并行数据库技术、网络等技术,即组成GPS应用系统。Gstar(GS-89)模块为多功能独立型GPS模组,以ROM为基础架构,成本低,体积小,并具有众多特性。采用最新的KickStart微弱信号攫取技术,能确保采用此模块的设备在任何可接收到信号的位置及任何天线尺寸都能够有最佳的初始定位性能并进行快速定位。该GPS模块由变频器、信号通道、微处理器、存储单元和接收天线组成。

主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初始化、接收GPS数据、GPS信息处理、显示,如图3-1所示:

图3-1主程序流程图

3.3定位参数获取、移动站识别

移动网络中的移动站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是移动设备,二是移动用户。目前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依靠两种标志:一种是机身识别码IMEI,另一种是网络地址码MAC。这两种设备标识参数都具有唯一性,是区别移动设备的唯一标志,用在不同的移动应用环境。而GSM蜂窝网络中移动用户的身份识别则需要IMSI码。

IMEI(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是“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的缩写,又称为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是手机的唯一识别号码。IMEI码由GSM(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统一分配,与每台手机一一对应,而且是全世界唯一的标识码。

MEID(MobileEquipmentIdentifier),则是CDMA手机的移动设备身份识别码,是由TIA(电信工业协会)进行分配管理的,和IMEI码的作用一样,也是每台CDMA手机或通讯平板设备唯一的识别标志。

目前GSM和WCDMA(即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手机终端需要使用IMEI码,而CDMA(中国电信)手机终端需要使用MEID码。

3.4GPS接收数据详解

GPS接收机只要处于工作状态就会源源不断地把接收并计算出的GPS导航定位信息通过串口传送到计算机中。从串口接收数据并将其放置于缓存,在没有进一步处理之前缓存中是一长串字节流,这些信息在没有经过分类提取之前是无法加以利用的。因此,必须通过程序将各个字段的信息从缓存字节流中提取出来,将其转化成有实际意义的,可供高层决策使用的定位信息数据。同其他通讯协议类似,对GPS进行信息提取必须首先明确其帧结构,然后才能根据其结构完成对各定位信息的提取。

3.5硬件架构

硬件系统主要包括:电源、GPS模块、PC机串口,两台串口通信设备之间的最简单连接(即三线连接),图中的RXD与TXD交叉连接是因为在直连方式时,把通信双方都当作数据终端设备看待,双方都可以发送也可接收。在这种方式下,通信双方的任何一方,只要请求发送RTS有效和数据终端准备好DTR有效就能开始发送和接收。左侧为串口接收器母头,右侧为GPS芯片线路图。

系统硬件由三部分组成:定位装置采用移动互联的智能手机,采集装置为高效准确的扫码枪,链接设备为ogt数据连接线。

结束语

基于移动互联网——用电客户定位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在用电侧优化用户用电方式,在移动互联网端采集、应用客户定位数据。直接关系到电网的能源使用效率和经济运行,是实现智能电网各项功能的基础和物理载体,是社会各界感知和体验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成果的主要途径,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客户,在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小影主编.VisualBasic程序设计基础[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10.

[2]吴凤翔.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程[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11.

[3]刘彩虹,沈大林主编.Visualbasi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01.

[4]刘大杰等.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数据处理[M].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5]熊志昂等.PHP编程语言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