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探索

童杰

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当下社会,科技和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精神文化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人们希望传统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底蕴可以得到新的诠释和传承。如何通过对传统建筑的研究,将现代空间和传统元素相互融合,这是建筑师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本文通过研究现代中式建筑的发展历程,结合文化意识的复苏,抓住中式建“神韵”之所在,融合街、巷、院落等空间的功能和场所精神,浅析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发展

1.产生的背景

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国家的开放,大批的民众涌向西方社会,带回给国内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改革,更多的是对西方社会的向往。这种思潮也在影响着建筑风格的改变,从装饰繁琐的巴洛克到坚固稳定的罗曼式建筑;从色彩鲜明的地中海建筑到对称稳重的法式建筑。纷繁复杂的欧式建筑风格在城市化进程中如雨后春笋般遍地生长。地域特色在逐渐衰退,城市成为了千篇一律的印章。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与文化的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股社会风潮,骨子中深藏的民族意识开始复苏和觉醒,传统文化开始重新受到重视,人们希望五千年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底蕴可以得到新的诠释和传承。

建筑教育学家吴良镛先生曾提出“无论发达的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均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如何积极达成进步的世界文明,而同时又延续原有的文化遗产。这就是我们的悖论,如何既成为现代的而又回归到自己的源泉;如何既恢复一个古老的、沉睡的文化,而又参与到全球文明中去。”[1]西方国家的建筑发展过程也给我们提供了参考,他们的新古典和艺术装饰风格正是脱胎于经典欧式建筑,同时又满足现代功能需求。

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发展现状以及问题

在现代中式的萌芽阶段,建筑师们对传统特色建筑进行着各式探索研究,期望从中可以得到设计理念的传承,这期间出现了大量的现代中式建筑作品。但大部分的建筑只是对传统建筑的符号和性质进行了简单的提炼,大面白墙、黑色坡面屋顶、简化的马头墙、各式不同的花窗成为人们对现代中式的固有印象[3]。建筑师们难以突破传统建筑设计符号的桎梏,在融入传统建筑文化上缺乏足够的理解。这些简单的表层模仿优化并不能真正的表达出中式建筑的内涵和韵律,不足以表达出现代中式建筑的核心,更加不能将古代建筑精髓和现代功能完整的结合展现出来,这样的现代中式建筑必然不会得到大众的认可。

现代中式建筑的发展必须要突破这个模式。如何将这种突破展现出来,其实梁先生早年间就给我们指引了发展方向,他对建筑风格提出了“中而新”的艺术形态,正是在不舍弃传统建筑精髓的同时开启创新道路,只有将“中”与“新”结合起来才能使现代中式建筑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随着社会风潮和建筑设计师们的不断推陈出新,现代中式风格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建筑不再单纯的追求形似,人们开始从空间和精神感受来重现传统建筑的内涵。同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筑材料和施工技艺不再是建筑师的桎梏,各种新型材料应运而生。这期间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现代中式风格建筑,有以徽派建筑为原型的万科第五园;以苏式园林大院为原型的苏州博物馆;以浙江民居为原型的东梓关村(如图一)。现代中式建筑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然发展的道路必然不是完美无缺的,其间也浮现出一些不足,首先是经典的建筑案例依然不多,大部分的现代中式作品还是停留在建筑符号模拟阶段。其次浮夸的社会风气还是没有真正的沉淀下来,夺人眼球的表皮化建筑还占据着主流社会价值,功能和形式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变得形神分离。第三,建筑和周边环境的联系还较为薄弱,传统设计行业之间,规划、建筑、景观、室内各自为政,设计师之间缺少充分的沟通交流。传统建筑的工匠从建筑立意到景观小品往往都是亲力亲为,而在现代工业发达的今天,流水线式的工作模式成为主流,项目开始的立意到最后的实施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延续,室内装饰和景观园林难以呼应建筑本身的精神。

3.未来发展的探索

现代中式风格之所以会在西方文化汹涌来袭的当今重新萌芽,其内核是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新时代下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这期间必然有一个探索的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在将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摒弃单纯的表层模仿,应该更加重视建筑精神的完整性。利用现代材料的特征与传统形式融合,对传统空间进行抽象化处理,抓住“神”之所在,重视现代中式空间组合的运用,减少细节刻画。同时建筑设计师们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性角色,串联整个设计进程,让园林可以重新呼应建筑,室内可以强化建筑空间[2],让本地土生土长的现代中式建筑可以重新显现国人朴实、优雅、细腻的精神品质。

与此同时,社会上更多的地产开发商也可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从万科的第五园到绿城的中式田园系,再到融创的现代中式探索。我们可以让更多传统建筑的“气韵”在现代中式建筑中得到传承和演绎。在整个社会的带动下,现代中式建筑可以更快的脱离形制和形式的束缚,更多的去强调建筑与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从“气韵”中去寻找和传统建筑相同的建筑感受,用更丰富的现代材料和现代语言去诠释传统意境。

街、巷、院落等空间开始融合赋予了新的功能和场所精神,东方文化中的“神韵”在更加简洁的现代中式设计语言中得到诠释,传统建筑的简约、精致、宁静可以在建筑中有机生长(如图二)。

结语:

现代中式建筑不是简单的表皮模仿,不是纯粹的传统元素堆砌,更不是传统建筑形式的复兴。而是通过对传统建筑的研究,将现代空间和传统元素相互融合,以现代社会的空间需求、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合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在中国新建筑的探索道路上[J].华中建筑,1998,(1):1-4.

[2].蒋蒙.高校室内设计教育“新中式”风格研究与探析——评《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史(上)》[J].教育评论,2018,No.228(6):168.

[3].邱文峰.浅析“现代中式”住宅的设计策略[J].华中建筑,2008,(02):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