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沁润人生文明伴我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3

经典沁润人生文明伴我成长

王婷婷

陕西科技大学强华学校

川流不息的黄河之水,传承了多少信念与希望;华夏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又积淀了多少文明与美德;中华民族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人之初,性本善,首孝悌,次谨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那千百年来的国学经典传唱着一曲又一曲中华民族礼仪之歌,道出一个又一个传统美德故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品行教育,是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首要任务。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人的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然而,在我们的城市、在我们的小区、在我们的学校,却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吃完的水果皮从高处呼啸而下、大型集会后场地一片狼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因此,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经典名著的诵读,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教育活动,促使文明礼仪规范落到实处,人人争当文明学生,形成文明礼貌之风,使学生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一、经典诵读对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影响。

1、经典诵读让学生知礼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如:《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是儒家的基础,是人性的基础,此书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良好品行的最佳读物。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国学经典不仅包含了民族精神、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内容,还是我国历史上无数圣贤的智慧结晶。而这些国学经典中包含的哲学和道理全部源自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人们可以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感受这些经典国学。通过让学生诵读这些国学经典,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做人基本的道理,并让学生了解到文明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知礼的情况下养成文明礼仪。

2.、经典故事让学生明理

国学经典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其中暗含的小故事更是妙趣横生,深得小学生们的宠爱。一个个故事就是一个个做人的道理:“香九龄,能温席”教育我们从小应该孝敬父母,感恩长辈;“融四岁,能让梨”教育我们要学会谦让;《商鞅立木》则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学生们听得投入,学的快乐,通过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不仅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道理,从而让学生明理,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经典诵故事的学习,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

二、经典诵读促进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措施

1、学校增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引领文明礼仪教育

当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崇尚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许多优良传统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文明礼仪出现严重滑坡,而这些公害不同程度地对我国教育阵地形成了侵害。在中小学教育中,部分教育工作者思想上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教育中。老师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的盛行,部分学校迎合社会的需求,重教轻德,重分数,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方面做得很不够。

而小学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丑恶辨别能力不强,因此学校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通过增设经典诵读课程融入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教育引导小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良品行。课程要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入手,循序渐进分为几部分来设置:第一部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核心内容的诵读课程,包含:《韵文识字》、《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使方家小学的学生从小学习、品味中华传统经典的魅力,极其丰厚的文化营养,积淀文化底蕴,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以“中华经典故事”为核心的诵读课程,将《经典故事》引入语文课堂,使学生认同、热爱、传颂、效仿,第三部分,增加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中人格修养内容方面的介绍,普及必要的宗教基本常识,引导学生分清正教与邪教、宗教与迷信的关系。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打牢文明礼仪的基色,奠定最初的人文修养。努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经典文化的良好风气。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熏陶、感染青少年。

2、积极打造经典诵读多元化课堂,实施文明礼仪教育

有特色的课堂才会高效,根据《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把打造多元化的经典诵读课堂,即诵读课、情境课、故事课、生活课。

(1)诵读课,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经典诵读》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其一,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大义”。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宋代朱熹主张先读《近思录》,次读“四书”,而后及于“五经”,均要求熟读成诵。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日臻完善的《弟子规》校本课程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其二,《经典诵读》多是古代经典篇章。这些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2)情境课,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3)故事课,就是用经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规》校本课程所选内容,是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表演文字所描绘的行为动作,让孩子在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来产生对好的行为的“好”,对不良行为的“恶”,而不是停留在道理上。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故事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4)生活课,《弟子规》校本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使《弟子规》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3、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内化文明礼仪教育

(1)小学生入校第一课可以《弟子规》为教育读本,扎实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从“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人、余力学文”、排队出教室、礼貌用语、行为习惯等入手,通过规范的指导和训练,养成文明的举止。通过文明礼仪专题广播、礼仪课、国学讲座,让学生了解、掌握礼仪知识与技能,从认知上形成礼仪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知礼、行礼、守礼,形成学生高尚、文明的道德品质。

(2)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开展礼仪、礼貌、礼节教育的各色主题活动,如教师节活动,在教师节教学生朗读“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尊师则不论其贵贱富矣”这样关爱老师、尊重教育的名句,可提醒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尊崇。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尊重老师就应好好学习,认真思考,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老师最希望得到的报答;.重阳节活动,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给孩子树立尊老爱幼的观念,引导孩子尊敬、爱护、帮助老人,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重阳节时我们可以举办了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诗歌朗诵会,教育孩子在家或者外出待人接物举止时都要讲究文明,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做出详细规范,让孩子们认真背诵国学经典,认真听读尊敬老人的故事,爱心日,可以组织学生为班里较困难的同学捐一些学习用品、看望孤寡老人、残疾人,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培养了孩子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品质。组织学生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看革命影片,听英雄人物报告,这样,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就自然而然地感化学生,使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立志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品德受到教育。从小处入手,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3)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学生们可以分年级分学段分形式诵读国学知识,如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成语故事》;四年级《千字文》;五年级《中华上下五千年》;六年级《论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还懂得了仁爱之心的可贵,孝亲尊师,知恩报恩,遵守秩序,充满了理想,感受到了我国文明礼仪教育的源远流长。

4、完善文明礼仪评价体系,促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综合老师评价及家长评价。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学生在校的文明礼仪,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在家、社区、公众场所的文明礼仪。

(3)评价过程动态化:学校可以给每个学生在入学时制定文明习惯标兵表,评价学生在形象礼仪、课堂礼仪、活动礼仪、集会礼仪、交往礼仪及就餐礼仪等方面的变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今天的我们要做优秀文明的传承人,让文明伴随我们的成长,也让文明伴随我们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