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儿童家长疫苗及安全接种知信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社区儿童家长疫苗及安全接种知信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诚靓

(上海市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上海201204)

【摘要】目的:调查社区儿童家长疫苗及安全接种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进行疫苗接种的180例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据调查发现,在180例社区儿童家长中对接种前需向医生提供最近健康状况、发烧时不能接种疫苗、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防病、知道正确的预防接种地点、知道按接种证上预约日期接种的知晓率较高,均在90%以上;对接种后连续2天高热症状,需吃退烧药知晓率最低,仅为6.67%;同时知晓率与文化程度、户口、户籍及是否会主动了解疫苗知识有较大相关性。结论:社区儿童家长对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知晓率较低,需进一步加强对其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关键词】疫苗;接种;知信行;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305-02

接种疫苗为预防、控制传染病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重点接种人群,儿童疫苗接种的安全性现已在家长中引起高度重视[1]。据相关调查发现,提高人们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水平将有助于预防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家长作为儿童监护人,其疫苗及接种知识的认知水平及态度将对儿童接种行为产生直接影响[2]。为改善计划免疫宣传效果,本研究对调查社区儿童家长疫苗及安全接种知信行现状展开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现将具体信息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进行疫苗接种的180例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131例;所有家长在调查居住地均≥6个月,其可在调查员协助情况下或自行完成相关调查问卷填写。

1.2方法

采用面对面调查或自填式对儿童家属年龄、性别、户籍、户口、文化程度等情况展开调查,其中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调查共包含17题,总分为17分,分为低分组(0~9分)与高分组(10~17分);疫苗及安全接种态度调查共6题,总分为7分,其中对待“医务人员向儿童推荐接种自费疫苗”、“自费及免费疫苗”、“适龄儿童强制接种一类疫苗”分为态度消极(0分),积极(1分),“对疫苗安全性态度”包含不安全(0分),安全(2分),其余(0分),消极组(0~4分),积极组(5~7分)。“疫苗安全事件关注度”分为偶尔/不关注(0分)与关注/非常关注(1分),疫苗及安全接种行为调查主要包含2项目,每项各1分,其中受到“疫苗安全负面信息对接种行为的影响”影响,且以后不接此类疫苗为0分,会受影响,暂不接种或不受影响,按时接种为1分;“免疫疫苗可用相应收费疫苗替代时的选择”,“免费疫苗”或“收费疫苗”为0分,“有选择性的接种收费疫苗”为1分,分为非理性组(0~1分),理性组(2分)。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获取途径设有3题,根据答题情况计算各种途径百分比。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库应用EpiData3.1建立,使用双人录入问卷信息,核对无误后,采用IBMSPSSStatistic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描述使用率和构成比表示。

2.结果

2.1知晓情况

据调查发现,在180例社区儿童家长中对接种前需向医生提供最近健康状况、发烧时不能接种疫苗、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防病、知道正确的预防接种地点、知道按接种证上预约日期接种的知晓率较高,均在90%以上;对接种后连续2天高热症状,需吃退烧药知晓率最低,仅为6.67%。见表1。

2.2影响因素

根据对户口、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及是否会主动了解相关知识等方面的了解,发现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显著多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农村户口家长较城镇户口家长多;户籍人口显著多于流动人口;且大部分家长会主动了解相关知识,故家长对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知晓可受文化程度、户口、户籍与是否主动了解疫苗知识的影响。

3.讨论

接种疫苗在预防传染病、确保人类生命安全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而人群对疫苗安全知识的了解及态度将对其接种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且疫苗接种率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传染病发病可能性甚至疫情的流行。此外在疾病预防过程中,儿童家长起着关键作用,其对疫苗及安全接种的了解可提高其对免疫工作的配合度,从而形成正确的接种行为[3]。

经相关调查发现,儿童家长对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的了解主要受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及民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且长时间陪伴儿童的家长对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其他,故需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根据不同人群为其制定相应宣传策略[4]。本研究结果显示,在180例社区儿童家长中对接种前需向医生提供最近健康状况、发烧时不能接种疫苗、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防病、知道正确的预防接种地点、知道按接种证上预约日期接种的知晓率较高,对接种后连续2天高热症状,需吃退烧药知晓率最低,且儿童家长对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户口、户籍、否主动了解疫苗知识密切相关,表明社区儿童家属尚缺乏对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的了解,需加强相关健康宣教工作。目前,互联网、电视、广播、微信等为疫苗相关知识的主要获取途径,但专业机构医护人员仍为最信任、最希望的获取途径,由此可见媒体途径虽可及性较强,但缺乏公信力,而专业机构医护人员拥有更强的权威性,但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宣传力度不足,故需重视社区中疫苗及安全接种健康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及可行性[5]。

综上所述,社区儿童家属对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主要受文化程度、户口、户籍及否主动了解疫苗知识的影响,且目前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仍较低,需重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张洪泉,张贤,等.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监护人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对比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22):4076-4080.

[2]刘泽玉,俞佳君,赵凤敏,等.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态度调查[J].预防医学,2017,29(03):311-313.

[3]郑东旖,刘兆秋,时念民,等.儿童家长对第二类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31(02):220-224.

[4]潘兴强,方挺,马瑞,等.宁波市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家长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知识调查[J].预防医学,2017,29(12):1284-1286.

[5]刘晓丽,肖丹琼.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及时率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病案,2018,19(03):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