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真课程,追寻真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构建真课程,追寻真教育

颜孙建

——小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颜孙建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第四小学325802

摘要: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只有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才能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当前应当重构小学课程体系,实现小学课程的创新发展,从而全面满足学生需求,达到优化课程建设目标。

关键词:小学课程改革实践策略探索

小学课程建设要从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出发、注重尊重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切实找出学生实践的有效路径,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满足学生的现实成长需求。

一、小学课程建设的求真务实原则

1.以“真”为课程建设出发点。做好小学课程建设工作,要从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小学教师要在有效解读教学规划与小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本校小学课程的发展脉络,在实现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探析小学课程建设的着力点。首先,明确小学教学的优势与劣势在哪里,本着发挥小学学科课程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弥补小学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软硬件不足,准确把握基础课程内容的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一手的学习资源,达到全面提高学科课程建设有效性的目标。

2.以“实”为课程建设的依据。做好学校学科课程的构建工作,应当在大方向上有效落实国家有关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本主张,在切实挖掘区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开发品牌小学课程。教学的关键要素是人,只有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出发,才能有效地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论,才能更好地达到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重点要解决以往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丰富积累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逐步实现对传统课程的优化,尽快地实现课程的创新与补足,从而实现学校课程的系统化,进一步达到完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建设有效性的目标。

3.以“活”为课程建设的思路。应当采用趁热打铁的理念,注重在专家的指导与行业团队的协作下,切实有效地调整小学新课程的建设思路与课程指向。注重提出课程建设的方案后,由专家给出积极的指导意见,借助全校教师之力,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地完善小学课程体系,切实在互助切磋的氛围中,实现对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有效优化。

4.以“严”作为课程管理的依据。首先,以教研组为单位对课程实施的情况进行研讨,找出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不足,全面反思改进课程实施的办法。其次,在群策群力中不断完善课程,引导小学生积极的评课,注重汲取孩子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使小学课程建设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全面促进学生成长。

二、小学课程建设的求优化提升策略

1.国家课程校本化策略。提高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应当从国家课程要求出发,结合学生和学科特点,有效实现拓展延伸教学,切实达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满足课程建设的现实需要,切实从宏观上构建有效的课程。首先,提高课程教研的有效性,在上好每节课的基础上,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关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切实实现课程建设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注重以兴趣为导向,强调教学情境建设,不断与生活构建紧密的联系机制,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乐趣,引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中更加自主多元化的学习,着力尊重学生差异,实现分层教学要求。

2.地方资源课程化策略。小学课程建设要充分地挖掘地方教育资源,着力在大量的外部链接中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注重从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生活文化中汲取资源,切实运用地方特色的特产、图画、人文风光完善课程资源体系。教师还要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介入,注重在地方教辅机构的辅助下构建课程,可以通过地方性的科学实践基地、教学辅助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等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3.人力资源开放化策略。人力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只有构建完善的家庭、社会与学校共同的教育体系,才能发挥课程的衔接纽带作用,着力充实小学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小学课程应当能够辐射学生的家庭社会生活,注重以微课资源、翻转课堂的模式实现课上课下的互动,切实引领家长、各类社会关系参与到小学德育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当中,从而在各种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课程有效性。

4.基础课程扩展延伸策略。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延伸,注重打好课内基础,并且实现课内向课外活动延伸、教材内容向外延伸,注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实现教学内容的层次化延伸。其次,实现教学空间的有效延伸,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突破课堂教学局限性。第三,还要进一步实现教学方式的延伸,注重创新多种有效学习途径,引导学生在时政、网络搜索和学生互动合作中学习知识,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实践,激发学生的课堂自主创新意识,从而引导学生有效的探索知识,达到全面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君张学强对新中国小学课程改革轨迹的求索[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06)。

[2]邝安琪关于小学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管理策略的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