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变电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传统变电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对比研究

刘涛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山西太原03003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也逐渐普及到了电力行业。物联网技术在状态检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状态检测方式和状态检测方法,其为状态检测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服务。状态检测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管理工作,是离不开信息管理与信息决策手段的。本篇文章就变电维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对比与分析。

关键词:变电检修;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对比

近年来,我国的物联网技术以及变电站建设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飞速的发展当中,物联网技术可以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范围主要存在于状态检测的方式和方法之中,并为其进一步地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以便工作人员对设备检修策略做出探究和决策。可以说,变电检修是电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针对电网当中的各类高压电气设备,进行定期巡查、大修、小修、试验以及事故抢修等,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变电检修中的传统检修模式

1.1事故检修模式

电力设备的检修问题是随着电力设备的出现而出现的。事故检修是最早出现、最简单、最被动的检修方式。事故检修方式是一种完全被动的检修方式,通常都是在电力设备已经出现严重的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或者修复难度非常大的时候才进行检修。事故检修通常将电力设备出现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故障作为检修的重要依据,所以在电力设备的检修之前通常都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破坏性,只有当这些设备发生了故障,而且无法继续进行工作时,才开始进行检修维护。这种被动的检修方式通常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还面临着设备、系统以及电网等各方面的收到损害的威胁。

1.2预防性检修模式

预防性检修模式是随着电力设备的逐渐增多而出现的相对主动的检修模式。最早的预防性检修是根据计划定期执行检修任务,也被称为定期检修模式,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预防性检修有固定的检修内容与检修周期,检修周期通常是根据实践经验与相关统计资料进行确定的,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预防性检修能够保证电力设备的完好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对于随机因素导致的偶然事件则是无法应对的。预防性检修是针对确定的检修间隔制定检修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实际的检修工作的一种固定模式,是一种不考虑设备运行状态与故障历史的检修方法。这样的检修方式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很有可能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在检修的过程中还会由于设备的解体与重装工作,导致维修故障的发生。尽管预防性检修模式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在电力设备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电力设备从设计到制造,再到使用,可靠性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进,甚至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管理,这也就出现了预防性检修的计划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现象。

2变电检修中的状态检修模式

状态检修,即建立在电力设备运行状态上的检修模式。状态检修建立在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与状态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电力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异常情况,以及故障史等,经过综合分析、诊断而确定检修时间与检修内容的检修方式。状态检修是一种耗费低、技术先进、效益高的检修方式。状态检修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即为电力设备提供了周期长、全方位、高性能、安全稳定的质量保证体系,解决了诸如检修过剩等传统检修模式存在的问题。状态检修能够节约大量的资源,并且有效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将这样的检修方式应用到电力系统中,便形成了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电力设备检修如今的发展趋势。国际上的状态检修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国家都进行过状态检修的改革与探索。直到两千年,我国电力系统从事业单位逐渐转化为国有企业,许多国内的供电企业开始向国外学习,引进先进的检修检测诊断技术,以及一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管理策略,进而突破了多年来电力系统进行定期检修的束缚。就目前我国的状态检修模式而言,仍然还处在初级应用阶段,尽管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状态检修体系,但是很多的电力设备已经成为了状态检修的对象,与状态检修相关的规定准则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随着电力系统深化改革,以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的普及与发展,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与监测势必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同时也会出现更多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软件、应用系统。尽管我国状态检修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具有相当迅猛的发展势头,具备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许多诊断方法与监测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目前在我国使用比较广泛的监测技术主要有噪声监测技术、红外热成像监测技术、振动监测技术以及局部放电监测技术等。

3变电检修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出现了数字化变电站与智能化变电站,实现了变电站型式的一大飞跃。智能化变电站采用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变电检修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具体指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仪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与设备,根据相关的技术协议,将设备与互联网连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换,实现智能化认知、定位,以及追踪、管理等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

变电设备在进行状态参数的采集工作时,首先要将各种信号通过感应器转化为电信号等处理方便的信号。感应器技术是当前控制技术与测量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我国的国产感应器与国外的相比,水平仍然不容乐观。感应器能够根据所采集的信号的不同,诸如光信号、温度信号、振动信号以及语音信号等,实现转化和传输,进而做到全方位的在线监测。通过对电力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状态检测,不仅能够实时获得电力设备在运行状态、状态评价、使用寿命等方面的信息,而且能够对设备的异常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能够根据分析的结果对下一次的故障进行科学预测,将故障遏制在萌芽状态,进而降低电力系统的管理成本,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4思考和讨论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如果想要提升我国当前电网的可靠性和平稳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就要求我国的电力企业迎难而上,不断降低检修成本,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检修人员通过设备状态评价,及时发现电力设备的故障,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保证企业与人民正常用电。所以,一定要大力提升供电企业的检修管理方法,提高生产的效率,用状态检修为设备正常运转和高效运作保驾护航,降低设备的故障率,降低设备损耗,提升供电的可靠性和平稳性。

结论

事故检修模式与预防性检修模式是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的主要模式,尤其是预防性检修,长久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状态检修模式是新型的检修模式,逐渐应用到了电力系统中。本篇文章就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分别进行了阐述,并且科学分析了变电检修中检修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了互联网技术与感应技术在变电检修工作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带来一点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凌洁,王玮,吴振升.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实施技术的研究[J].电气开关,2007(6).

[2]韩晓霞,李莉,麻海燕,等.关于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J].青海电力,2009(1).

[3]刘芳,李容容.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J].中国电力,2008(5).

[4][J]许姑,王晶,高峰,等.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发展综述[J].电网技术,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