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实践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实践初探

陶伟

陶伟(四川省广安市育才学校四川广安6385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能让他们深刻地领悟到知识的本质,使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要分析学生的兴趣,从教材中挖掘他们的兴趣点进行教学的优化设计,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究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能学以致用,使他们的历史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探究精神;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8-0144-01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模仿科学探究方式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式教学中,摒弃了传统的单一化的知识单向传授方式,代之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如今,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探究式教学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都非常受重视,很多教师都在积极研究探究式教学方式,并努力把它推广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历史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面对历史这样一门人文类学科,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传统讲授方式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此就衍生出了灌输教学的问题。因此,努力在历史教学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方式已成为一道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1)质疑性。质疑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质疑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要积极创设研究历史问题的情境,用不同角度的问题来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自我设疑”,充分地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激发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质疑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的第一步。

(2)探究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更多的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3)开放性。探究式教学不强求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教师重在科学理性的引导、指导,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并推动学生去关注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模式

(1)个体自主探究。个体自主探究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一种探究活动。教师提出教学探究任务,确定探究的主体和范围。学生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求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获取相关的历史史料,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判断大胆假设,强调逻辑推理,明确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使思维品质得以训练。

(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是以小组方式开展的探究活动。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各负其职。对历史事件所持的不同见解要进行讨论,求同存异。在合作过程中要加强团结协作,以使得材料和观点互为补充。

(3)集体探究形式。通常以班级作为一个集体进行探究,其实这种探究形式是个人探究和小组探究的综合体现。主要通过讨论、辩驳、讲解等形式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评判。教师最后根据大家的观点和意见形成调查报告。

三、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实践

(1)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活动。探究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探究式教学要想顺利开展,学生必须有好的表现,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对探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要能够对相关问题提出一定的见解,而学生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活动。通过预习活动,学生能掌握本节课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了解大致内容,最好能够围绕教材内容,再搜集整理一些相关的课外材料,这样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了保证预习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适当引导,强预习活动的实效性。

(2)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质疑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质疑的过程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造的起跑线。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刁一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3)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疑。探究氛围是指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情绪状态,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索和自由创造。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4)课后延伸,继续探究。探究历史本源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是以史为鉴,教师不但在课上要及时的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评价,还要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向课后延伸。例如:影响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除了李鸿章还有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等杰出代表,他们是叱咤风云、众所皆知的历史风云人物,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在历史的长河中后人对他们又将作出怎样的历史评定呢?正是这样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充分的被激发出来。

四、历史课堂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及继续教育,加强对教育教学、科研课改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展历史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掌握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2)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3)注重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及课后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并将其运用到新课的教学准备上。这样能使历史课堂教学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调整、不断提高,更好地推进有效课堂。

(4)加强集体备课,加强本学科内教师的交流,使具有不同智慧、不同风格的教师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发挥最大的群体效应,以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运用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全面地学习掌握历史人文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