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蔡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蔡琴

蔡琴

芜湖市繁昌县环境保护局芜湖241200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就环境关注力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在积极需求环境监测与处理的方法中,市场化是一个良好地方式,其可以对环境监测带来积极作用。本文就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环境监测市场化的问题,以供借鉴。

关键词:环境检测;市场化;问题分析

前言:在社会各界就环境问题高度的关注下,环境保护的工作就在各部门中积极的开展探究,对环境监测进行市场化能够有效的保护环境。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市场化方式,增加环境监测的力度,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效率,尽管说在现阶段的市场化进程中,还有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都是环境监测市场化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必须经过多方的努力,尽快对其问题解决,为环境监测及其环境保护的工作提供了良好地保障。

1环境监测市场化的概念分析

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通过对反应环境质量的化学指标、物理指标等相关内容的监测,从而决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高低。长期以来,环境监测工作基本上都是有我们的环保部门下属机构环境监测站来承担主要的检测工作。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还有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把保护环境的工作推上了风口浪尖,所以现有的体质内检测机构已经没有能力完成现有的检测任务,必须把环境检测工作积极的推向市场化方向,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环境保护工作。

市场化概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市场化不能与社会化进行等同,就社会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主要是指充分利用社会中的一切要素,来保证公共服务实现,市场化是其中的部分,就其层面的分析,市场化和社会化有着相同地内涵,二者区别在于,市场化在实际检测中,包括了有形之物,比如说:数据、产品、样品,也包括了无形市场的服务,比如说:技术、维护等,将环境监测的工作向市场化所推进,就需要严格按照市场的规律进行办事,接受了市场淘汰机制地调节作用,社会化有着显著地特点,就是非营利性。所以它们之间有着显著的不同。第二,在市场化中并不会放弃政府职能,环境监测包含了公共服务、非公共服务,公共服务部分将直接关系人们的安全及其卫生,这是政府职能中地公共服务部分,主要是由政府所提供的,非公共服务的部分主要是指个人或者是私营单位就环境监测,其部分服务主要是由市场所提供的,减少政府干预力度。第三,市场机制与第三方机制的区别,第三方主要是位于两个主体以外而存在地客体,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主要体现出环境监测中的市场监管,主要包含政府直属地环境监测部门。

2综合分析环境监测中的市场化问题

2.1因为监测工作特殊性,执行力度较大,使得执行的难度较大

环境监测工作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变动性较大,就环境监测工作要求的完整性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影响环境的各要素进行监测。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市场化就是非公益性,不能长期投入环境监测内容的监测,其主要是就某时期的环境进行分析,经过短时间的环境监测和分析,在环境保护的方面没有实际意义,由此增加了环境监测市场化的执行力度。

2.2监测数据滞后和代表性不强问题

目前,定期环境监测从人工采样,到实验室数据分析,最后到形成检测报告一般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监测数据的时效性比较差。若一旦出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的程度,并且增加后续环境治理的成本。另外,由于行业特点,目前进行的定期环境监测一般是每年进行四次,每次一到两天,因此定期环境监测所取得的监测数据是否能代表对环境监测实时状况是有待讨论的。

2.3市场化环境质量好的信息不足

市场化一般是通过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以及价格机制手段等,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确保两者之间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之下,并且对于资源配置给予一定的优化。由于市场化涉及到一定的经济利益,环境监测又属于一项公益性工作,因此,环境监测的最终结果关系到环境质量,它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性质。但是,市场化在提供好的环境质量信息方面却常常出现信息不足的现象,甚至有的时候无法提供好的环境质量信息,环境监测结果数据等不能有效的获取,最终导致环境部门无法判断出环境污染的原因,这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还给我过社会和谐发展设置一定的障碍。

3环境监测市场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3.1积极的转变政府职能

在我国环境监测逐渐的走向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政府需要就环境监测的工作职能进行积极的转变,进而更好的适应市场化就环境监测的要求。第一,政府需要充分认识环境监测中地市场化,使得政府就非公共性服务属性中的职能进行减弱。第二,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市场化发展方向需要政府所参与,强化了政府就市场技术的监督、指导,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市场化的发展。第三,加强内部管理监督,经过市场化竞争的机制,促进其两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3.2进一步的完善政策体系

环境监测市场化的进程中,应该积极的建立健全与之相关的服务政策体系,其主要包含管理、经济、技术。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地市场化故障制度,为市场化的发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除此之外,在管理过程中,应强调不同市场主体地位的平等性,严格把控市场主体中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方面,政府应该在融资机构、市场投资中进行管理、约束,特别是预算和价格的管理,我们必须加强管理的力度,以规范各市场主体地行为,使得环境监测市场化可以在一个良好地经济环境中发展。技术方面应该建立完善地考核制度,比如说:资格认证和审核,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在市场中得到提升。

3.3建立监测质量体系、设立监测考核机制

完善商业实验室的建立和运行的标准,将实验室依照监测能力、监测内容、监测范围划分不同等级,详细规定不同等级实验室应当具备的条件。一旦实验室达到某一级别,就可以通过投标等形式获得政府委托的监测项目进行运营。各类社会第三方检测公司或机构按环保部统一规定要求实行备案制,对第三方以前所承担的监测任务,建立诚信档案,公众可登录环保部门网站查询。

3.4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库

计算机、3S技术与地面监测完美结合,可用于全面审视生态质量,为生态环境监测信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支撑。网络设计日趋一体化,可以构建生态监测信息库、全面统筹文字等相关数据,切实执行产业化管理,全面了解影响生态环境状况各因素,实现对生态环境发展的监测和评价。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监测工作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或者是其他第三方机制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经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可以有效的弥补政府就环境监测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得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在市场化中,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就本质上进行分析,把环境监测工作推向了市场化发展的方向,是公共服务环境监测中,集中了更多地人力、财力、物力,以不断的提升环境监测有效性,而这并没有弱化政府职能,反而会更好的补充、强化政府就环境监测中所存在地问题,在市场中发挥了各方资源的优势,以完善环境监测市场化的进程,使得我国环境监测可以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铮,王琳,田芳.环境监测任务可信度评估在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中的作用浅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2(15):57-59.

[2]闻欣,王合生,杨丽莉,等.对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管理模式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6(25):1-4.

[3]孙小棠.浅谈“新环保法”对环境监测职责定位的研究思考[J].智能城市,2016,3(25):131,133.

[4]辛璐,逯元堂,李扬,等.环境保护市场化推进实践与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15,2(20):26-30.

[5]李秋波.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

[6]曾爱斌.环境监测技术与实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7]顾红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