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更新下的老旧工业区空间再生石欢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浅析城市更新下的老旧工业区空间再生石欢欢

石欢欢

身份证号码:41038119880915xxxx

摘要: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转折点,是关于城市发展的再思考,是对城市不协调的部分进行的有计划的改建,随着工业转型升级,老旧工业区因其布局散乱、缺少规划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弃儿,如何重新定位老旧工业区、重塑空间活力,是空间再生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更新;老旧工业区;空间再生

一、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下,缺少不了无数中小企业的助力,它们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关注环境问题,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小企业来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转型升级,而它们依存的老旧工业区因土地产出效益低、安全隐患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和限制了片区和城市的发展,逐渐被边缘化,成为了时代的“弃儿”。

原有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老旧工业园区,因为城市扩张和城市更新升级,产业集聚区域发展,是城市更新的关键节点,这些旧有厂区因企业改制、转型或倒闭,多数已经荒置。旧有厂房如何最大化的利用,发挥最大价值,激活城市发展空间?如何与城市品质提升的步调统一,是对很多旧有工业厂房的再思考。

二、相关定义

1、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改造成为地方政府缓解用地压力、恢复旧城活力、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手段。

城市更新的概念不是现在才有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伴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扩张和治理型城市的更迭必然会带来城市功能和形式以及制度的更新。城市更新是将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部分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建,为城市发展做铺垫,为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文明建设铺路。

对更新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提升,不仅包括对客观实体的更新,更在于对围绕实体而存在的空间环境的更新。城市更新提升了城市片区的整体环境,通过风貌改造、增加相应城市配套,将区域文脉融入改造中,实现城市发展、文化发展的有效统一。

2、空间再生

空间再生,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是指原有的空间形态已经失去活力,不能满足现在的城市或片区发展模式,从而需要在原有空间的基础上重新赋予其新的定位、新的角色,让空间“活”起来。空间的再生是一个循序的过程,以原有空间为基底,在对原有空间进行保留、维护、改造后,赋予空间新的风貌与内涵。

三、空间再生模式

现在常见的场地再生利用形式多样,最为常见的有文化创意产业模式、工业遗址模式(科普+观光+商业)、生态修复模式、地产模式。而文化创意模式是常见模式,也是现在发展的主流。

1、文化创意模式:

文化创意模式是最为常见的模式。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消费产业带动区域活力。其中也分为不同的形式,作为产业集聚区的一分子,一部分旧厂房就作为产业区对外宣传平台、合作交流平台、园区娱乐平台存在,如广州的TIT纺织服装创意园项目,位于广州纺织机械厂原址,是一个以服装创意为主题,集信息发布、产品展示、商务交流、时尚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服装产业创意平台;另一种就是对场地原有的功能完全置换、赋予其新的定位,如艺术的植入,北京798就是如此,798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现在因当代艺术闻名。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以当代艺术为主的各种功能空间的结合体。

2、工业遗址模式

工业遗址模式是一个多功能复合模式,通过对旧有厂区的改造,通过设置工业遗址旅游区、博物馆等形式对原有文脉进行保留和传承,并通过混合商业来提高园区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收益、盘活空间。

3、生态修复模式

考虑城市绿地率,部分厂区拆除覆绿,进行生态修复。通过拆除硬质表面,进行深翻土壤、地力培肥达到土壤修复目的,形成类自然地、景观绿地或农耕用地。

4、地产模式

随着地价上涨,地产扩张,用地紧张,旧有工业用地成为地产企业的新方向。住宅地产、商业地产等完全置换工业用地,成为场地新的主角。

四、空闲再生策略及设计内容

1.空闲再生策略

(1)土地用途的改变

原有厂房建筑被商业、居住等多元业态所替代,重构城市空间结构,赋予土地新的定位。老旧工业区改造,根据空间再生的性质,土地利用的性质也会改变,工业用地比重相应降低,而商业用地、综合用地比率相应升高。

(2)场地功能的置换

场地的置换是在旧有场地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置换、更新。旧工业厂区的空间再生,实则是对场地功能进行置换,部分保留或改变原有的工业用地属性,融入更多元化的功能,如商业、文化、展示等,通过对场地功能的置换来达到空间形式的再生。

(3)场所记忆的延续

场地随时间发展,空间属性被置换,但是不能对其完全割裂,场地的工业遗存作为时间的痕迹不能轻易被抹去,工业发展记忆应作为场所精神的延续被应用于再生空间中。充分考虑场地的文化特征,结合新的功能,通过后续的改造保留其文脉,成为该空间的场所记忆进行开发挖掘。

(4)场地活力的提升

空间活力再生的关键在于场地业态的选择和空间趣味性的营造,通过植入多元业态,打造一个可持续园区,趣味性的营造主要通过物质要素来体现,如配套小品的趣味性、情节安排的趣味性,塑造场景体验,营造活力氛围,提升空间品质。

2.设计内容

(1)园区交通网络

园区交通网络连接起园区不同土地的使用,从而将园区内的活动进行串联,合为一体,建立起园区空间的骨架。根据园路的不同宽度赋予其不同的性质,园区内以步行为主,实行人车分离,将步行交通和车行交通分离,融入休闲绿道,实现步行与锻炼结合的步行体系。

(2)业态融入

文创、办公、会议、商业、展示等功能空间的融入,满足园区生活、工作、文化需求的同时,丰富园区空间内涵。功能区块在功能组织时应在位置选择和规模布置方面做一平衡,建立起园区统一构架。

(3)氛围营造

灯光、小品、人的活动都和氛围营造相关。艺术小品对于突出景观主题、创造焦点来说至关重要,是吸引人们关注的亮点。而灯光是场地夜晚的新衣,是夜间人们一切活动的基础,通过对园路、集聚空间的灯光亮化,满足基本的照明需求,树木、景观小品、特色装饰灯光的应用是丰富场地景观层次、增加趣味性的关键。

(4)建筑立面

建筑立面的改造提升是旧工业园区的重头戏,力求建筑立面形象统一。结合场地特有的文化和场所工业记忆,提取相关元素,整合统一,建立起场地独具个性的建筑形象。大部分厂房多使用外包材质来保护原始立面,如用木材、耐候钢板、红砖砌筑、玻璃等。

结语

旧工业厂区场地再生不仅是空间的再生,更多的是场地活力的再生,通过对内部空间的营造,达到场地活力的再生。场地的再生使原有场地焕然一新,赋予场地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朱一中,杨倩楠,肖映泽.三旧”改造政策实施的问题与反思———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8

[2]薛亚丽.让历史与记忆重生——以太原化肥厂旧厂区景观改造项目规划设计与研究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3]刘学文.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可持续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4]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5]罗鹏.广东省“三旧”改造中旧厂房更新改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