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特性实施阶段性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把握学生特性实施阶段性教学

翟强子

河南省义马市狂口学校翟强子

在从事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每当送完九年级再接七年级时,有一种不适感,这不仅来自于教育对象的变化,而且还来自于教育对象的年龄、知识水平的变化。九年级已形成的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已不适于刚入学的七年级。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拥有丰厚的历史基础知识,伴随而来的理解力、记忆力、分析、综合等各种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逐渐固定,用这种已固定的教法面对未接触历史知识的七年级,又怎能相适应。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实施阶段性教学,不同的阶段实施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等情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初中生活的三个学年。

一、七年级重在授课的趣味性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历史,对他们来说是一门既不新鲜却又完全陌生的学科,在小学阶段获得知识的手段主要是通过课本讲述,电视剧、报刊书籍,各种知识来源使他们对历史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是,他们了解的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了解的只是零星片段、支离破碎的历史知识,仅限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无法把握隐蔽在时间背后的实质,本质问题。对历史发展规律,更无从谈掌握和理解。老师如果能把握时机,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保护好刚入学对学科的好奇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良好的思维品质就会一步步形成。我认为从事七年级教学应注重以下两点:培养兴趣,及时指导。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古人对学习兴趣重要性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在七年级培养、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将会影响学生今后八年级、九年级的历史学习,甚至能影响其一生。以兴趣领进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一半”。谁不渴望成功呢!

如何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每个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方法,或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故事,来迎合刚步入初中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喜爱之情,或以设疑开启一堂课,又以悬念导入下一堂课,如在导入新课时问:“秦始皇能吃到新疆的葡萄吗?”一句话勾起学生想知道答案的欲望,如果不能,为什么?学生渴望了解史实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课程结束时设计一个悬念:“中国和朝鲜、日本经济往来已久,后来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传到朝鲜和日本,那么世界上第一张纸出现于何时呢?”学生很想知道答案,就为导入下一堂课的内容做了铺垫。总之,培养兴趣的方式、方法多样,但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教材而异。

如何学习历史,学好历史?是七年级学生所困惑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指导,指出三点:首先言明四个学习步骤的重要性,课前预习、认真听课、练习巩固、及时复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际证明许多优秀的孩子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在每堂课上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记忆内容、书面作业一一要求,并做好检查工作。最后鼓励学生多阅读。阅读有精读泛读之分。对课本要求精读,多读,读懂。泛读,多指对课外读物而言,学生手头备用的基础训练,家中藏书诸如《上下历史五千年》,甚至古今中外名著,只要时间条件允许,都可以读。历史,是无所不包的科学,读的多,教材中的知识就可以融会贯通,有水到渠成之功效。

二、八年级学年重在知识性

经过一年的学习,历史学科不再陌生,听课习惯,学习习惯已逐步养成。中国历史的古代部分基本结束,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仍旧是不连贯的。七年级授课重在趣味性,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其真实目的是用学生的直接兴趣引发学习历史的间接兴趣,使学习兴趣稳定化,并转到爱好这个更高的层次,兴趣偏重与思想,爱好侧重与行动。八年级授课重点由趣味性向知识性转化,建立简单的知识体系,探求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满足此阶段学生的求知欲。

中学历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三个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阐明基本史实,讲清基本概念和分析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我在八年级学年教学上注重两点:一是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性,系统性,完整性。使学生明确某个历史事件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位置。

三、九年级学年重在能力培养

九年级学生社会阅历加深,心智逐渐成熟,内心世界丰富多彩,自学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两年的知识储备,为能力的提高铺垫了基础。九年级复习阶段是能力拔高的阶段。中学历史教学需要培养的能力分两种,一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认识能力,包括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这两项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初中,但在九年级,尤其是九年级下学期,初中三年的基础知识接近尾声,知识体系趋向完善,如果能进行合理的复习、练习,能力的提高简直是一个飞跃。所以抓住这个契机教学中有所侧重,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很重要的。这样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进行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九年级复习阶段应注重“讲”“练”结合。“讲”是串讲,是站在历史学的高度上,纵向讲述横向联系,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或以历史时间的先后顺序,或是按国别,或以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专题讲述,纵向横向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练”要精,泛,深。“精”,指练习的题量少而精,不要搞题海战术。“泛”是广泛,练习的内容要广泛。单元复习、全面复习的内容不要有遗漏,基础题,能力题目兼而顾之。“深”是指某些题目要有深度,综合性、联系性都很强。要符合学生实际,不可太深也不能过于表面,这才有助于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初中历史的阶段性教学,之所以侧重点不同,是因为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如果在七年级就侧重能力培养轻视授课的趣味性,如课堂上提出综合性很强的题“评析秦始皇的功过”“评析汉武帝的功绩”“比较秦皇汉武的功绩”,很显然大部分同学是做不到的,因为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如果九年级还在趣味性上下工夫,未免有亡羊补牢之过。阶段性教学的侧重点之间并非是孤立的。七年级重在趣味性,并不是不提倡培养能力,八年级重在知识性传授,并不是抛弃授课时的趣味性,九年级也不是只顾提高能力,而忽略传授基础知识,能力和知识是有联系的。实际上是在某一阶段有的放矢,各有侧重,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中的历史知识学习和形成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