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

魏新喻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80

摘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问题引起了西方社会的高度重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得他们在各个领域展开各种形式的生态革命。在此期间,一些研究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学者试图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批判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相结合,在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寻找一条既能解决人类生存困境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出路。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制度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态马克思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加拿大马克思主义学者本•阿格尔的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标志着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的诞生,此外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加拿大的威廉•莱斯和法国的安德烈•高兹。这一阶段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对马克思生态思想中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受当时绿色运动的影响,他们认为人和其他生物一样,不该享有特殊权利,尽管思考深度还需要进一步加深,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突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英国的大卫•佩珀、德国的瑞尼尔•格伦德曼、法国的乔治•拉比卡等人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建立生态社会主义。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试图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从而解决生态危机,并建立具有生态性的社会制度。他们提出“地球一家人”的理念,希望使生态革命成为真正的绿色运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升华”时期。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约翰•贝米拉•福斯特等人不仅没有受到苏联解体的影响,反而进入了研究的高潮。这一时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完全经得起时代考验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们开始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思考问题,同资本主义其他危机一样,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研究和讨论的焦点。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观点

(一)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论

马克思的生产理论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工具。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既没有完全否定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驳斥技术决定论,他们认为应当限制使用技术工具,控制科技发展。

一些生态主义学者曾盲目的将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于科学技术,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却认为他们没有把问题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进行思考,而是局限于理论层面,他们提出,生态危机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原因,而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不合理使用,即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矛盾导致了一系列危机的产生。

(二)异化消费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资本主义危机同马克思所处时期相比出现了新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也从经济危机理论专向生态危机理论,而对生态危机根源的讨论也逐渐进入消费领域。

通过对消费环节的分析,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反作用于生产,促进生产规模无节制的扩大,最终造成生态危机。同时,资本主义运用各种宣传手段,例如广告,将生产危机转向消费领域,引导消费者操控消费行为。

(三)资本主义制度论

随着对资本主义制度更深一步的研究并结合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詹姆斯•奥康纳、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安德烈•高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提出资本主义存在双重矛盾和双重危机。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通过资本的无限扩张降低成本获取高额利润,必然导致生态问题产生,而在全球化日益明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将环境危机转移到这些地区和国家,在发展差距不断增大的同时,形成全球范围的物质循环断裂。

(四)生态社会主义创建论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资本主义危机扩大到全球范围,苏联解体使绿色运动失去方向,而此时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却试图建立一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的制度理论,即生态社会主义理论。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社会主义立场,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本质。他们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学说,认为资本主义出现后,自然由决定生产的主要地位退居其次,反过来由生产支配,环境问题由此产生。而资本主义一味追求利润,推动了生态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大化。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和局限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

生态马克思主义深入并系统地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进行研究,远远超过了此前一些理论流派。生态马克思主义根据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认为应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控制自然的传统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还深入研究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观点,指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危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同时提出建立生态社会主义制度,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

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加深,研究深度也随之加强。起初,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是科学技术的泛滥使用和资本主义制度共同造成的,随着新形式的生态危机产生,学者们的研究目标转向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他们发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才是一切危机背后的推动力量。

生态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伟大创新,更是在研究范围和深度上的重大突破。生态马克思主义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在生态危机的本质和根源问题上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过程,从整个社会的层面分析环境问题,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生态危机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并由此提出建立全新的生态型社会制度,跳出传统的环境保护理论,使观念的实现成为可能。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

在对生态危机产生原因的研究中,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曾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科学技术的泛滥使用,认为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环境问题等一系列危机日益突出,尽管有些学者看到了科技背后的动因是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却归因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层面,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矛盾,试图让人们自我克制、提高思想境界来解决问题,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盲目的归因必然导致危机解决方法的片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将研究集中在改善大规模的生产和科技的不合理使用上,提出小规模生产的建议,这种生产方式只能暂时缓解生态危机,长期使用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进一步加重环境问题。一部分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试图通过改良的方法,在不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措施自上而下的解决生态危机,这种方法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原因,在短暂的“止痛”后,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最终看清,想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制度,他们提出建立生态社会主义制度的观点。其中,有相互对立的两种理论分歧,一是通过发展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暴力革命,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对生产活动进行严格管理的改良主义。这两种设想的研究成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资本主义制度环境下,这些设想难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版.

[2]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3]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龄、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

[4]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中译.北京: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