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传输线路优化设计和施工技术探讨马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力通信传输线路优化设计和施工技术探讨马勇

马勇郭云娇

(锡林郭勒电业局信息通信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026000)

摘要:电力事业是国民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而电力通信线路也是信息化电力管理系统构建的根本性平台,该工作的有效性于电力系统的高效运作存在紧密的联系。为了保障电力通信技术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行,研究网络运行维护管理的有效手段具有一定价值,有关人员应当提高对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电力通信;线路设计;技术

一、电力通信传输线路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天气情况对电力通信传输线路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外在环境对电力通信传输线路影响较大,因此,在传输线路设计和施工中,要考虑外界天气对施工的影响,如果天气较为恶劣,将会增加施工难度,例如雨天、大风天气等,不利于施工,同时,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施工中意外事故发生,保证传输线路施工安全。

2.地理因素对电力通信传输线路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传输线路不仅仅被应用于城市,还被应用于乡村和城镇,但是,有些地区的环境比较严峻,建设条件也达不到要求,增加了传输线路施工难度,因此,在施工前,要做好勘察工作,对施工地区地理环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二、电力通信传输施工技术分析

2.1光缆吊装与敷设技术

光缆挂钩作为电力通信传输的常用技术,基于该技术运用下,将光缆挂钩悬挂在光缆吊线上,为了降低对光缆保护层的损坏程度,在实际运用中,可采用滑轮牵引方式。在实际施工中,光缆应保持地面距离,在6m以上,若光缆需要横跨公路时。光缆与地面距离应保持在7.5m左右。为了增强吊线的抗拉性,在具体施工中则可以运用转角杆,与其他通信设施交叉时,两者之间距离应不得小于2m,持此之外,还应注意没有固定住而产生飞线的情况。

2.2接地设置技术

通信传输与电力传输一样,都需要设置接地保护,从而避免雷雨现象的发生。经笔者研究,防雷接地线设置可分为:(1)在引入杆、终端杆、前5根电杆装设直埋式接地;(2)终结、跨越杆、分歧杆和12m以上的电杆装设拉线式接地:(3)穿越高压线两端的电杆,拉线和吊线必须接地。

2.3架杆施工技术

架杆施工技术作为常用的通信传输技术,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的电杆高度为8m梢经为150ram,埋深则在1.3m左右,但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则有所不同,如:在横跨铁路中,杆高一般为9—10m.埋深范围在1.5~1.6m间,电杆标号字体统一为阿拉伯数字。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洞深度进行测量,看是否达标,基于这种情况下,才能立杆。电杆应与其中心垂直,两者间差异小于5era,立杆完成后,则应采取分层回土夯实技术,并在电线杆上设置避雷针。

2.4架空杆路拉线技术

架空杆路拉线通常应用在横跨公路或铁路中,其光缆线路会受自然因素影响,产生不同张力.导致电杆难以保持平衡为确保线路的安全,施工人员应装设拉线在拉线器材选择中.应从多方面来考虑。首先拉线与杆梢问的距离应小于1300rnm.据此可采用D164拉线,而当两者距离大于1300ram时,则采用D184拉线。

三、电力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方案

3.1设计杆路

现在我国一些发展较快的大型城市和中型城市的通信传输线路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是还有一部分发展不好的城市的建设还达不到要求,还需要架设光缆,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增加施工的难度,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地段,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杆路技术的要求比较高。

杆路的设计应该结合施工地区的天气因素和线路负荷问题进行不断的验证。对于一些负荷比较重的地区,杆路最好设为50米一档,在受到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的时候还可以进行相关的调整。在电力通信线路的施工中水泥杆最好是7米的重型杆,对于一些地质地形偏高的地区6米重型杆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于一些地址比较低的地方应该选择10米的重型杆,这样可以使线路的倾斜角度进一步地减小。不同的杆型之间的距离间隔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把握好各种杆型之间的间隔,在施工时要有相关的人员对杆号、拉线桩位置、杆高进行进一步的测量并且记录,要对地形和建筑物进行很好的标注,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想避免遇到障碍物可以采用分段的形式进行测量,但是所测量的数据必须保证是正确的。

3.2设计架杆施工

在现在电力通信线路的施工中一般采用的电杆的基本高度是7米,梢经15毫米,根据土质的不同电杆的埋藏的深度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埋藏的深度在1.2-1.4米之间。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还可以采用10米和9米的电杆,例如横跨铁路和公路等,而这时候的埋藏深度应该在1.5~1.7米之间。对于电杆的标号也应该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也就是白底黑字、字体为阿拉伯数字、杆号字面向公路。在立杆之前应该对洞深进行测量,在洞深达到要求的时候才能立杆。电杆必须保持垂直竖立,电杆的中心应该与路由中心线保持5厘米以内的偏差;一般角杆在埋藏的时候埋藏的深度应该加深10-15厘米,杆梢的偏移度应该在梢径的1/2以内,转角杆在拉紧线后应向外角倾斜应该在1个梢径内。在电杆立完之后,应该分层回土,以用来加固土质,使电杆更加牢固。城市里在回土的高度应该与路面保持一直,而对于郊外来说就应该偏高于路面10-15厘米。在电杆建设完成时还应该有相关的防雷接地线,用来防止雷雨天发生危险。

3.3设计架空杆路拉线

受力于终端杆、跨越杆和角杆的光缆线路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张力也是不同的,例如受天气的影响和自身重量的影响,都会对电杆的平衡能力造成影响。所以要想避免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就必须要装设拉线。对于拉线的选择也不能马虎,应该对下面两个方面进行重视,第一个是要想保证拉线与杆梢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在1300毫米以内时,则需要进行D164拉线抱箍。第二个是关于拉线及杆梢的距离设置<1300毫米的时候,则需要选择D184拉线抱箍。使用拉线衬环的时候也应该按照一定的要求来进行。

3.4设计光缆吊装与敷设

传输线路光缆敷设时,通常采用的是光缆挂钩。会采用镀锌钢绞线光缆作为吊线进行悬挂。采用滑轮牵引的方式进行悬挂可以很好地在施工的过程中保护光缆的保护层。一般情况下光缆与地面的距离是在6米以上,当光缆需要横跨公路或其他的障碍的时候光缆与地面的距离应该在7.5米以上。采用背向固定的方式进行转角杆施工,有利于提高吊线的抗拉性。如果出现不同电缆相交的时候,两种线路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在两米以上,还要避免产生飞线的情况。

3.5设计接地保护

在进行线路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接地设置,用来避免安全隐患。拉线的运用可以对接地进行保护,实施的方法如下,把拉线的一段压入水泥杆的拉线抱箍内,然后在用螺母进行拉线固定,而拉线的另一端应该比杆顶高出10厘米,然后再用3毫米的镀锌钢线固定在线路架杆上。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有相关的防雷接地线,相关的施工要求如下:直埋式避雷接地线一般会应用于终端杆和引入杆以及局前5根电杆上。对于跨越杆、坡顶杆以及12米的电杆都应该采用拉线式防雷接地线,一般情况下避雷线高必须和杆顶相比高出10cm。和电力线平行的架空线路需要200m进行一次接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通信信号的需求更加迫切,通信传输线路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为了保证电力通信线路设计和施工质量,在设计和施工中,要综合考虑天气和地形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影响,并作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做好杆路、架杆、架空杆路拉線、接地保护工作,不断完善和创新,为人们进行信息交互沟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焰.电力通信线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确保通信线路安全运行技术对策[J].通讯世界,2015(20):198-199.

[2]任瑞杰,王亚静,闫斌.输电线路在线监测通信传输网络设计及实现[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7,15(03):89-94.

[3]白先国.电力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7(05):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