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50例临床分析

/ 1

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50例临床分析

张艳玲(黑龙江省宾县中医院黑龙江宾县150400

【关键词】冠心病

辨证分型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冠心病的主要证候辨证分型,制定4个协定处方治疗冠心病。现将其中连续治疗一个月以上、临床资料较完整的50例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50例冠心病患者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的35岁,最大的73岁,平均54岁。职业:干部18例,知识分子10例,职员3例,工人14例,家庭妇女5例。病程最短的5个月,最长的达30年。

2辨证分型

2.1气虚血瘀型心痛、短气、迫汗、面色咣白,舌质淡或暗、苔白、脉细无力或结代。

治则益气活血通脉。处方:冠心病1号方,党参15g,黄芪15g,丹参20g,当归15g,葛根20g,生山楂20g,田三七12g,川芎12g,炙甘草6g。

2.2气滞血瘀型胸闷气短,心悸或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两胁胀痛,心烦不安,舌质有瘀点,或有紫斑,脉弦或涩。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处方:冠心病Ⅱ号方,柴胡12g,枳实12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各12g,丹参20g,檩香12g,葛根20g,炙甘草6g。

2.3痰瘀互结型胸闷或胸痛形体肥胖身重乏力,脉滑而实,苔厚腻或垢浊。

治则理脾化痰,通瘀散结。处方:冠心病Ⅲ号方,半夏12g,枳实12g,竹茹12g,陈皮12g,茯苓20g,白术12g,瓜蒌20g,薤白10g,丹参20g,檀香12g,炙甘草6g。

2.4阳虚欲脱型心痛短气,大汗出,四肢冷,面色苍白甚至昏厥,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欲绝或结代。

治则回阳救逆固脱。处方:冠心病Ⅳ号方,附子10g,人参10g,黄芪15g,五味子10g,生龙牡各30g,肉桂6g,田三七12g,炙甘草6g。

兼证加减如心绞痛明显酌加灵脂、蒲黄;高血压明显加牛膝、钩藤、珍珠母;失眠多梦,加枣仁、夜交藤;胸闷加川朴、痰浊壅盛加苏合香、毕拔、沉香,气滞为主可酌加川楝子、元胡、佛手、香附等。

3疗效观察

3.1诊断、疗效标准

3.1.1诊断标准根据80年代广州会议有关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3.1.2疗效评定标准心电图疗效标准:经治疗,原异常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休息时,心电图ST段下降,经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示正常为有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为无效。症状疗效标准:治疗后,在日常活动中不出现心绞痛症状为显效;治疗后轻微活动心绞痛不发作,但剧烈活动后可发作为有效;治疗后症状与治疗前基本相同的为无效。

3.2观察结果50例冠心病(对少数长期服用硝酸甘油的病情较重患者,在保持原剂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中药治疗观察),用I号方的15例;用Ⅱ号的23例;用Ⅲ号方的9例,用Ⅳ号方的3例,四方合计获心电图显效者(注:50例中,治疗前43例为心电图异常)10例,占23.3%;有效者16例,占37.2%;无效者17例占39.5%。总有效率60.5%,4方合计获症状显效者13例,占26%;有效者30例,占60%;无效者7例,占14%;总有效率86%。

4临床体会

冠心病心绞痛应属中医胸痹、心痛证范畴,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就有类似的记载: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有“心痛者,胸中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即叙述了心痛的部位也包括了疼痛的放射方向,它可能是世界医学史上对心绞痛的最早记载;宋《圣济总录》和《类证活人书》中均更为具体指出:“痛在两乳之间,鸠尾之间即膻中也”、“胸膺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痛”。膻中相当于胸骨中下段,胸膺则包括了心前区,这一记载与现代医学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以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最为常见,少数则在胸骨下段甚至上腹部的认识基本一致。其病因病机,我们认为也多为脏腑虚损,阴阳气血失调外加劳累、精神、气候、饮食等因素影响,导致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痰浊内生,使心脉痹阻引起胸痹心痛。总之,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以气(阳)虚损为多见,标实以气滞血瘀、痰浊阻络为多见,针对冠心病上述病理变化,我们拟定治疗冠心病四方,因虚实偏重不同,治疗上也各有侧重,或以通为主,或以补为主,或通中寓补,或补中寓通,虚证中以气(阳)虚为主,故补虚以益气温阳为主,实证中以痰浊为主,故通法以除痰通络为主,但无论气(阳)虚,或痰浊内阻均可不同程度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故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通过临床观察,我们所设治疗冠心病4方虽不及某些芳香走窍药物起效迅速,但是具有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的作用,能从根本上起到缓解心绞痛的作用,且能增强体质,改善心气(阳)虚的脉证,久服无伤正之虚,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确实有着较为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