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李首敏

(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目的:评价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0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者60例,均采用可视喉镜全麻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气管导管端口涂抹地塞米松。结果:T3对照组HR、T1对照组T3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气管插管操作时间(13.6±1.4)s低于对照组(15.0±1.3)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次成功55例、失败1例、组织损伤9例,对照组则为50例、3例、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辅助气管插管,可减轻插管刺激作用。

【关键词】气管插管;可视喉镜;地塞米松

气管插管是临床常用气道管理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危重症救治、麻醉之中。气管插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引起损伤、气管插管反应,引起呼吸、神经、循环系统变化,患者甚至可出现哮喘、气管痉挛、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1]。可视喉镜是常用的气管插管辅助工具,但应用仍不普遍。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有报道称在气管前端涂抹地塞米松可减轻咽部不适,但可能存在潜在的用药风险。某院试以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进行非颌面部头颈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55岁,男女不限;②ASAⅠ-Ⅱ级;③择期手术;④术前禁烟2周以上;⑤无插管禁忌症;⑥插管条件良好,无颈部巨大肿瘤等原因等导致的颈部结构异常。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术前严重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共纳入患者120例,其中男54例、女66例,年龄22~54岁、平均(34±10)岁。ASAⅠ级81例、Ⅱ级39例。气管插管麻醉手术史8例。据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麻醉风险等级等临床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入院后,立即查体、阅读病历,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制定的相关标准,评价麻醉风险等级,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讲解麻醉大体流程、一般状况、风险,争取患者配合,并与主治医师一起确定处理意见。患者入室后,核对病人信息,检查监护仪和麻醉呼吸机等设备,连接ECG,SPO2,无创血压,监测呼吸循环指标。麻醉前用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对照组:采用可视喉镜插管,麻醉诱导后3min,操作方法与普通喉镜大致相同,但在入镜前,需以碘伏擦拭镜头,气管导管置入导丝并塑形成鱼钩样,以利于暴露声门置入气管导管。观察组:将地塞米松注射液均匀喷洒在气管导管前端1/3及套囊周围,平放避免喉镜避免药物溢出,放置5min,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

1.3观察指标

患者入室情绪稳定时(T0)、颈前亮点通过声门时(T1)、气管导管通过声门时(T2)、气管插管2min后(T3),患者心率(HR)、平均有创动脉压(MAP)。插管成功率、1次插管成功率,组织损伤发生例,气管插管操作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结果

T3对照组HR、T1对照组T3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1次成功55例、失败1例、组织损伤9例,对照组则为50例、3例、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操作时间(13.6±1.4)s,低于对照组(15.0±1.3)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普遍采用直接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但其弊端越来越受到重视,可视喉镜下插管逐渐得到普及。但可视喉镜仍不可避免存在局限性,对口唇、牙齿、咽喉部甚至声门食道和气管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引发心脑血管恶性事件。气管插管反应与颈部活动度、颌面颈部结构、牙齿情况、张口度等因素有关,患者被动过度张口、牙齿被动受力、口咽部组织受力损伤、会厌挑起刺激、气管导管本身对声门以及气管内壁刺激是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的直接原因[3]。

地塞米松是一种激素类药物,涂抹局部用药,更直接,可抑制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还具有抗水肿、抗过敏、止痛、减少痰液分泌等作用,减轻渗出水肿,减轻气管对刺激作用,减轻患者对粘膜损伤应激反应,进而使患者获得更舒适感受[3]。研究显示,观察组T1MAP、T3HR低于对照组,提示地塞米松确实有助于减轻插管刺激作用。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奎主编.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7:

[2]ParkSY,KimSH,LeeSJ,etal.Applicationoftriamcinoloneacetonidepastetotheendotrachealtubereducespostoperativesorethroat: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CanJAnaesth,2011,58(5):436-442.

[3]刘先国.外周祌经损伤引起病理性疼痛的机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