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患者冠状动脉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患者冠状动脉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覃泱韦江红刘琼

覃泱韦江红刘琼(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患者冠状动脉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例SLE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绝经期前女性SLE患者中ACS发病率明显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是累及冠状动脉的最主要原因,ACS是病程长的SLE患者的重要合并症。结论SLE患者存在早发ACS,冠状动脉病((CAD)的发生可能与较长的病程及长期应用激素有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59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119-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虽然医疗水平的发展已使SLE患者短期预后显著改善,但随着生存期的延长,动脉受累导致重要脏器损害对患者生存质量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冠状动脉病(CAD)逐步成为SLE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有文献报道,35-44岁的SLE女性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率高于同年龄组正常女性的50倍以上[1]。SLE引起的CAD在病理生理学存在多重因素,其诊断及合理的治疗均较为复杂,结合我院收治的3例SLE合并ACS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2010年共收治SLE合并ACS患者3例,其中2女1男,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2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MRA)的SLE分类诊断标准,ACS的诊断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ACS的定义及分型标准。

1.2方法结合本组资料报道的比例,参考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2结果

2例女性年龄分别为36岁及45岁,1例男性年龄为55岁;2例女性确诊SLE及狼疮性肾炎分别为8年及13年,男性确诊SLE及狼疮性肾炎10年,3例患者均长期口服泼尼松及间断口服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TX)及环孢素A(CsA)等;3例患者均有高血压、高血脂,尿蛋白阳性,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例女性未绝经;3例患者未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例患者心脏彩超示:左心房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EF值分别为36%及40%;1例患者心脏彩超示:左心房扩大,左心室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EF值为33%。1例患者同位素心肌显像示:前壁、心尖血流灌注明显减低,1例患者示:左室侧壁及下壁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性大,1例患者示:前壁血流灌注明显减低;1例患者心电图示:广泛前壁T波双向倒置,V1-3导联呈QS型,QTC延长,运动平板试验(+);1例患者心电图示:V1-3导联T波倒置,ST段压低0.1-0.2mV,运动平板试验(+);1例患者心电图示:急性下壁、正后壁、右室心肌梗死。3例患者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营养心肌、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室重塑治疗,并对高血压级糖尿病均给予治疗,好转出院。

3讨论

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小血管及结缔组织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女∶男约为7~9∶1,该病发病率为50~70/10万,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而我国发病率偏高,约为0.07%[2]。SLE常累及心脑血管系统,1976年Urowitz等最早提出了SLE死亡率曲线呈“双峰”模式,即早期多死于严重感染和狼疮活动,晚期则主要死于心脑血管病变。目前已经确定心脑血管疾病是SLE患者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SLE与遗传有关,同卵双胎者发病率约为40%,而异卵双胎者仅约3%[3]。由于SLE的发病率在年轻人中较高,所有,SLE患者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本组资料3例患者中,2例女性患者均未绝经,说明ACS在绝经前女性SLE患者中发病率明显增高。另外,3例患者的SLE病程分别为8、13、10年,进一步表明ACS是病程长的SLE患者的重要合并症。有文献报道[1],SLE患者首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平均年龄为49岁,较正常人群提前20年,35岁以下的SLE患者中,ACS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心力衰竭、猝死和其它类型心绞痛。

在临床上,SLE患者主要表现为血管炎,但其冠状动脉病变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所致。有文献报道[4],通过尸检发现,与年龄匹配的对照人群相比,16-37岁的SLE患者中90%以上存在着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且近半数患者至少1支冠状动脉有>75%的阻塞。影响冠心病患者的许多危险因素也影响者SLE患者。在SLE患者中,由于肾病综合征及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加之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所以,高脂血症尤为明显。有部分学者认为,SLE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由于长期应用激素所致,郭艳琴[5]等报道在未应用激素之前,SLE与动脉粥样硬化无明显关系。一项回顾性分析指出,与对照组比较,≥10mg/d的泼尼松治疗后,SLE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且总胆固醇随泼尼松剂量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升高[6]。SLE型高脂血症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脂蛋白a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随着疾病的活动,乳糜微粒代谢和脂蛋白酶活力的改变,高脂血症加重。由于肾脏病变,肾小球清除率降低,加之CTX的应用,可以引起高半胱氨酸血症,也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7]。

在SLE患者中,应高度重视CAD的无创性检查。SLE患者心电图ST-T异常的概率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4倍[1]。SLE患者中约46%的患者同位素心肌显像示节段性灌注缺损,其中接近50%的患者为固定缺损,这一现象与病程、脏器受累、激素剂量无关。而颈动脉超声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SLE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可望降低SLE患者CA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目前已有许多证据表明,许多炎症性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但在实践中能否通过控制炎症来预防SLE患者发生CAD尚待明确。

在SLE合并ACS患者中,冠状动脉血管炎较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少见,临床诊断较难,通常在尸检后发现。雷诺现象则是提示SLE合并血管痉挛的标志。

总之,SLE患者是ACD及ACS的高危人群,即便是绝经前女性,一旦有胸痛症状,应警惕ACS的发生,采取早期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LiangMH,MandlLA,CostenbaderKetal.Atheroscleroticvasculardisease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JNatlMedAssoc,2002,94:813-819.

[2]王晗,李慧,李晨,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4(11):36-38.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09.

[4]叶任高,张道友,刘冠贤,等主编.红斑狼疮[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7

[5]郭艳琴.雷成功.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0.3(1):68-69.

[6]赵文来,许迪,孙彬,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与心脏瓣膜病变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26(6):438,440.

[7]LandeweRB,BorneBE,BreedvcidFC,etal.Methotrexateeffectsinpatientswithrheumatoidarthritiswithcardiovascularcomorbiclity.Laneet,2000,355:161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