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吉林青年思想变迁的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探析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吉林青年思想变迁的特点

李影

李影吉林工商学院社科部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吉林青年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变迁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吉林青年与其他省份青年相比的角度来探讨。

【关键词】改革开放吉林青年价值观特点

【中图分类号】D4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2-0012-02

改革开放30年来,吉林省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与伟大的中华民族一起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转向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一切也都深刻影响着吉林青年价值观的变化。审视吉林青年价值观演进过程中的特点,可以进一步掌握吉林青年价值观变化的一般规律,从而理清吉林青年价值观发展脉络。本文主要从吉林青年与其他省份青年相比的角度来探讨。

一吉林青年思想的保守性

长期以来,吉林人热情豪爽,狭肝义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田园牧歌的生活方式,使吉林人固守着靠天吃饭、听天由命的无为意识,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造成了高度适应计划经济而又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在广大吉林青年身上直接表现为保守的思想意识。其实,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是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而思想观念、思想意识始终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与深圳速度、浙江奇迹相比,我们落后了,在吉林人眼里,你富你的,我穷我的,能过去就行,“安土”意识无疑在吉林人性格的塑造中形成一种缺乏开拓创新的保守品性,缺乏陌生环境的压力和刺激,一旦面对乡土之外的世界,显得极为排斥、疏远,呈现封闭性。这种随遇而安、封闭保守的精神状态,已经严重阻碍了吉林经济发展,制约了广大吉林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的精神。在被问及“你愿意自主创业吗?”表示愿意的占总数的41.3%,存在“不敢,害怕失败”保守思想的占50.8%,表示“自身能力不足”的占到7.9%。当问及“你对你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表示“满意”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4.3%,“基本满意”的占到57.1%,仅18.6%表示“不满意”,调查还显示将近一半的青年只在一个单位工作,工作过4家及以上单位的青年人数份额仅占到13.8%。在对职业的选择上,吉林青年更多趋于选择事业单位的职业,认为这样的单位可依赖度更强,可见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是产生诸多问题的重要根源,在广大吉林青年身上直接表现为更愿意安于现状,缺乏创业激情和职业流动意识,在择业与创业等思想观念上与南方省份的青年群体相比过于保守。

二吉林青年思想变迁速度的缓慢性

青年的某些观念的演变主要是由于社会控制因素影响的作用。这里的社会控制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既包括行政的也包括非行政的,这些社会控制因素进一步强化了青年思想观念的某些特点,可见社会改革的步伐影响着青年思想变迁的速度。我们必须看到,吉林的改革步伐要落后于南方沿海各省,很多改革措施率先在那里实施,所以吉林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入迟于南方各省,这样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这些变化都要迟缓一些,而吉林社会变迁的速度缓慢也导致吉林青年思想变迁趋于缓慢。比如青年的娱乐场所,诸如迪厅、录像厅、歌舞厅、游乐场、游戏厅、卡拉OK厅、网吧等等,这些都是从南方省份逐步传入吉林省内的,吉林青年要晚于南方省份城市青年出入这些场所。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蛇口风波”,因为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演讲事件,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与相对封闭的内地之间青年在思想观念上的一次冲撞对比。1988年1月,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蛇口举办了一场“青年教育专家与蛇口青年的座谈会”,并引发了一场所谓的“蛇口风波”,几位当时在国内赫赫有名的“青年教育演讲家”在蛇口遭遇了蛇口青年的不同声音。比如:在专家提倡和欣赏“有许多个体户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献给了国家,办了公益事业”,而蛇口青年认为这是“左”的阴影徘徊下的颤栗,不应赞扬;有位专家认为“在我们国土上跑着那么多外国车,我看着难受”,这是因为我们落后,而蛇口青年认为这个回答太表面,因为落后是由体制弊端造成的,在开放的时代,没有一点外国的东西是落后的表现。这说明当新的思想观念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产生时,吉林青年还和其他内地城市一样坚守旧的思想观念,变迁速度要慢于南方省份。

三吉林青年思想观念的非均衡性

吉林青年思想也存在着非均衡性的特点,整个吉林青年思想虽然整体特征一致,但又有着明显的城乡之差和城市差别。

1.城乡差别

吉林文化底蕴不足,浙江一带文化积淀深厚,有诗书传家的传统,即使乡里农民也受过良好教育,有很好的教养,会做生意,会手艺,像温州出来的农民能修表、修鞋、修伞、修眼镜、做蛋糕等。所以农民就由手工业积累资本,开店办厂,逐渐做大。在浙江一带上百亿元资产的农民企业很多,而吉林农民大多移民而来,没有经历过手工业阶段,靠体力,有地可种,也不想去学什么手艺,所以吉林城乡之间要比南方城乡之间的差别大得多。另外,不同的成长背景也导致这种城乡差别,例如当知识经济来临时,大中城市的青年可能把它当成百年机遇和千年挑战,进而主动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但对于广大乡镇和小城市的青年来说,知识经济与他们还很遥远,这些都导致吉林青年思想的城乡差别之大。如在调查中正是由于城乡之间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青年的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思想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别。城市青年具有比较明显的品牌消费意识和比较强烈的投资意识。例如他们在购买大件商品要一步到位,认为名牌产品的价格贵点也是应该的,同意“要用钱去生钱”的城市青年也略高于农村青年,同意“能挣会花才是现代人”的城市青年居多,另外城市青年超前消费意识大大强于农村青年,同意“借钱也要消费”,城市青年尤为高于农村青年。城市青年物质生活条件优越于农村青年,城市也要先于农村开放,农村青年获取信息的来源与数量也要少于城市。比如网络早在2000年以后,就已经成为吉林城市青年主要获取信息的来源,而农村是在2003年以后普及的。再如:城市青年群体消费水平与消费质量也要比,农村青年的层次高,文化生活的丰富性要比农村青年更为宽泛。在消费行为上,农村青年更注重于实惠、耐用、节俭与传统性取向,而城市青年更注重审美、新潮、变异以及个性化。在其他的社交生活、娱乐生活等方面,城乡青年都存在一定差异性。

2.城市差别

在吉林青年中城市与城市之间也存在差别,由于吉林较之南方比较起来,地广人稀,历史上吉林又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地,在吉林广袤的大地上就有朝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群体,这就导致不同城市青年的思想观念受地区分布、各种机遇不同和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的影响而不同。另外,吉林表面看文化素质比较高,每万人中拥有的大学生、教师、技术人员、医生的数量排在全国前十名,最好的能排在第四、五名,然而这些高素质人才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长春、吉林等大中城市,集中在国有企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政府机关等行业和部门,这就导致分布不同,城市青年的思想也有差别。在调查中问及“你目前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在白城、榆树等地,青年选择“挣大钱”选项比选择“实现自我价值”选项的比例多,而在长春、吉林两地选择“实现自我价值”选项则比“挣大钱”选项的多,可见由于受教育程度及所处地域不同青年思想还是有差异性的。

参考文献

[1]张进辅.论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引导[J].西南大学学报,2007(5)

[2]黄盈盈.从数据看青年的价值观取向[J].青年研究,2001(10)

[3]刘宝驹.社会变迁对当代内地青年思想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