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最可爱的人

边卫国孙烨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中学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中学

课标要求与分析:

《最可爱的人》与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学习志愿军将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关。

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行为动词是认识、学习,学习水平为理解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学习内容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和志愿军将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

《最可爱的人》是中国现代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的第2课。本课通过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和性质。承接上一课新中国成立的史实,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扼杀新中国的阴谋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与下一课土地改革同时进行,为土地改革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为下一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各项建设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对音乐、图片、影视资料或生动有趣的故事有较大的兴趣。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劣势:七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对历史知识大多停留在表层的感性认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重、难点:

课标要求“学习志愿军将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本课没有用“抗美援朝”做课题来直点主题,而是利用作家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为题,体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情感教育。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志愿军将士的英雄事迹,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从学情分析可以看出“七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对历史知识大多停留在表层的感性认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而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必须把国内情况和国际局势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上有一定难度。所以,通过对课标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析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学习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美国侵略朝鲜威胁到中国安全的史实。指导学生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从而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勇事迹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初步理解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幸福来之不易,要用自己的行动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生动讲述志愿军英雄事迹,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时事速览,激趣导入(预设时间4分钟)

1、出示图片《萨德首批装备抵韩,将被尽快部署》、《中国外交部:坚决反对美韩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美韩承担》、《抵制乐天,这届爱国很理性》。

这是近期刷遍互联网和朋友圈的热门话题,韩国部署“萨德”为什么在中国产生如此大的反响?哪位同学能谈谈你对这个事件的了解或看法。

2、刚才几位同学谈的很好,可以看出你们平常非常关心时事,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关心时事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学会思考和观察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

韩国说部署“萨德”是为了“针对朝鲜的核武器及导弹威胁”,是一款防御性武器。而实际上,如果将萨德系统使用的雷达部署在韩国中部,其探测范围不仅可覆盖朝鲜全境,还包括了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及纵深地带,能拦截射程为3500千米的敌方弹道导弹。从这点看,该系统实际已具备了一定的攻势防御能力,而非单纯的被动防卫性用途。它的雷达还可以对中国部分地区进行监视,让中国的弹道导弹试验完全暴露,对中国国防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由此可见,防御朝鲜只是一个借口,这实际上是美国为了包围中国,限制中国快速发展而布的一个局。所以中国才强烈反对“萨德”在韩国的部署。

美国敌视中国,妄图限制中国的做法由来已久,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就妄图推翻新中国。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共同回顾六十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是如何打破美国人的封锁,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

(点评:七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对抗美援朝战争缺乏了解,却对网络热点和社会热点比较感兴趣。通过“萨德”这样的热点时事问题,把学生关心的热点与历史事件相结合,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它们的形成都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能更好的促使学生关注时事,了解时事,关心国家大事,增强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方面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合作探究,展示自我(预设时间13分钟)

1、阅读课文第一子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结合《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示意图思考问题:朝鲜战争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2、小组合作探究:如果你是新中国的领导人,你会不会参战?你认为参战的利与弊都有哪些?请说明你的理由。

3、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根据学生展示情况,教师补充小结。

4、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人民志愿军1—3次战役示意图》,找出“鸭绿江”、“三八线”、“上甘岭”等重要位置。组织学生阅读《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图片。掌握抗美援朝经过和结果。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以亲历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探究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方面的历史核心素养。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获取有效信息,培养了学生时空观念方面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英雄的赞歌,我来诉说(预设时间12分钟)

1、阅读课文第二子目“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

2、播放电影《上甘岭》片段,让学生感受激烈的战斗场面和志愿军战士英勇战斗精神。

3、你能谈谈为什么志愿军战士会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说说最可爱的人,生动讲述你所了解的英雄故事。

5、你认为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点评: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学生讲述故事,给学生提供体验历史的机会,形成视听冲击,便于学生置身于历史情景中去思考和理解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思维拓展,发掘潜能(预设时间3分钟)

在和平年代,“舍身堵枪眼”、“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场景在现实中很难碰到,那我们身边还有没有“最可爱的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点评:在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强化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学以致用,巩固练习(预设时间5分钟)

(点评: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达成度。)

六、知识梳理,课堂小结(预设时间3分钟)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板书知识结构。

(点评:梳理了知识,巩固所学。小结首尾呼应,使情感得到升华,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总体点评: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本课教学中教师没有进行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历史,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情感教育。

教师通过设问激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把“讲堂”变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题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比较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把历史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现实生活,既体现历史的借鉴作用,又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并不遥远,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合理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感性材料,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