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苏兵

(仁寿县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5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观察组(中医药治疗)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更佳,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33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我国中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且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著称,成为临床治疗工作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中医理论中该病症属于“咳嗽”、“喘证”、“肺胀”、“痰饮”等范畴,历来属于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因而采取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疑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1]。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展开分析,现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0岁~68岁,平均年龄(54.22±1.38)岁;病程时间2年~6年,平均病程(3.25±0.20)年;肺功能严重程度:Ⅱ级17例、Ⅲ级23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年龄(54.25±1.40)岁;病程时间2.5年~6年,平均病程(3.30±0.25)年;肺功能严重程度:Ⅱ级15例、Ⅲ级25例。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且均处于急性发作期者;

(2)无中医药治疗禁忌者。

排除标准: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者;

(2)不同意该研究方案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分组比对。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时间,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包括低流量氧疗、多索茶碱解痉、溴已新化痰、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并视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观察组接受中医药治疗,基本方为小青龙汤,组方:党参25g、麻黄、桂枝、法半夏、白芍、白术、杏仁、莱菔子、紫苏、葶苈子各20g、干姜、甘草、五味子各15g、细辛20g。加减:寒饮郁而化热加石膏、黄苓;咳逆加大枣、茯苓;血瘀症状明显加桃仁、红花、丹参等,水煎成剂并取汁300ml,分为早中晚三次餐后服用。

1.3观察指标

选取肺功能作为观察指标,包括第1s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第1s用力呼气流速、残气量、肺总量,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MasterScreenCPX肺功能仪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第1s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第1s用力呼气流速、残气量、肺总量分别为(1.15±0.22)L、(2.44±0.21)L、(48.28±1.12)%、(4.05±0.35)L、(6.08±0.32)L和(1.17±0.23)L、(2.45±0.20)L、(48.30±1.10)%、(4.02±0.33)L、(6.10±0.35)L,治疗后观察组第1s用力呼气量(1.39±0.11)L、用力呼气量(2.90±0.10)L、第1s用力呼气流速(43.33±0.17)%、残气量(3.42±0.18)L、肺总量(4.33±0.20)L,对照组第1s用力呼气量(1.30±0.14)L、用力呼气量(2.77±0.23)L、第1s用力呼气流速(45.10±0.15)%、残气量(3.68±0.22)L、肺总量(4.94±0.1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病症类型之一,且受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的影响,该病症发病率依然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2]。为此,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倡议更新了《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内容,旨在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指导。然而,该指南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以西医为主,患者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是由于所用药物为化学制剂,经由肝肾代谢,存在着潜在的肝肾功能损伤风险,且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尚无一种能够彻底根治的药物,所以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用药,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其用药依从性随之下降,无法为疗效提供保障。

随着中医的复兴,采取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临床带来了全新的曙光。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经过中医药治疗后第1s用力呼气量(1.39±0.11)L、用力呼气量(2.90±0.10)L、第1s用力呼气流速(43.33±0.17)%、残气量(3.42±0.18)L、肺总量(4.33±0.20)L,而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第1s用力呼气量(1.30±0.14)L、用力呼气量(2.77±0.23)L、第1s用力呼气流速(45.10±0.15)%、残气量(3.68±0.22)L、肺总量(4.94±0.19)L,二者相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数值更佳。由此结果可知,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可发挥出良好的解痉效果,并且方药成分具有解热、平喘、镇咳、抗过敏等作用,组方共奏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对于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适症状、改善肺功能、延缓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在今后该病症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无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更佳,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江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14(03):133-134.

[2]巴丽君.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5(21):253-254.

[3]张聪颖.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5(02):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