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玉树灾区救援官兵的心理干预做法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对玉树灾区救援官兵的心理干预做法及思考

陈春兰史连胜胡厚泽杜媛媛

陈春兰史连胜胡厚泽杜媛媛(青海省格尔木二十二医院急诊科816000)

【摘要】目的:对玉树地震灾区救援人员进行心理救援,以减轻其恐惧、悲观情节,以提高各项救援工作的效率。方法:就我院医疗队对来自全军各级10余支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心理救援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心理问题预防与处置,现场干预与培训辅导,个别心理干预与团体心理干预,及时调整救援者自身的心理问题等方法对救援官兵心理进行及时干预疏导。结论:抢险救灾行动,突发性和思想准备上的欠缺性较为突出,当涉及大量人员伤亡,救援人员心理受到的冲击力最为深刻。在抗震救灾这种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无论是心理救援者本身还是救援对象,都需要经常变换住所而致交流无法深入。又由于交通不便,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心理救援持续性的难度,提高相关人员心理干预水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玉树;灾区;救援官兵;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67-01

玉树7.1级地震的突然性和地震毁坏的惨烈程度,给灾区人民带来很大心理创伤的同时,所处的高原地域及任务的艰巨性和灾区惨烈的救援场面,对救援者心理亦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和伤害。如何对救援人员进行心理救援,以减轻其恐惧、悲观情节,是震后开展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越早开始,各项救援工作的开展就会越好。现就我院医疗队对来自全军各级10余支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心理救援总结分析如下:

1人员组成科学合理

我院抽调有多年工作经验者及相关学科本科以上学历者组成心理救援小组。

2心理救援工作要点

2.1如何在短时间内与救援对象建立起信任、理解、和治疗性关系。如何预防急性应激反应。

2.2如何应对高原条件下自身身体不适引起的恐慌。

2.3如何有效地解决救援对象的症状及救援者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2.4如何梳理救援工作的成就和救援工作不是万能的问题。

3救援方法

3.1心理问题预防与处置并重:抢险救灾行动,突发性和思想准备上的欠缺性较为突出,当涉及大量人员伤亡,救援人员心理受到的冲击力最为深刻。在抗震救灾这种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无论是心理救援者本身还是救援对象,都需要经常变换住所而致交流无法深入。又由于交通不便,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心理救援持续性的的难度。在此情况下,心理救援者就在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办法,通过组织集体授课的形式,介绍一些实用的、简单的、有效地心理应对技巧。

早期,鼓励官兵利用一切时间进行休整,避免官兵长期处于高强度任务中,并讲解保证基本饮食和卫生条件、保证睡眠时间、适时换防的重要性。可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予以配合,通过电话、收音机等了解最新信息,补充官兵心理能量。让救援官兵远离孤单感和失望情节的纠缠,并结合对同事、家人通话以及个人感受的表达等方式,宣泻自己的情绪情感,缓解官兵情绪压力。

3.2现场干预与培训辅导并重:救援对象心理反应复杂,70%的救援者对进驻高原怀有恐惧、忧虑心理。具体表现为:情绪上抑郁,行动迟缓、少言语,少数表现为兴奋、不耐烦、急躁易怒等;认知感觉上或反应迟钝或过敏,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差;行为上冷漠,重复动作多,社会功能减退,操作失误增多等;生理上食欲下降、呕吐频繁、头痛剧烈、心慌、呼吸困难、入睡困难。

出现以上心理问题的原因与其所面临的高原恶劣气候、险峻道路、机体产生高原反应等有关,也与其本身对于高原天生的恐惧和对高原了解认知上的贫乏有关。同时又缺乏积极的应对策略,而较多地使用了消极的或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如否认、退缩、拒食、过度恐慌、冲动行为、压抑情绪等)。实施心理干预者在鼓励患者及早治疗高原反应症状的同时,结合高原特点印发高原和高原医学知识的的小册子,从而普及对救援人员的高原知识教育,使官兵了解高原疾病防治原则,掌握有关注意事项,让部队建立起适应高原的信心和决心,做到既不惧怕高原,又能重视高原。

刚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鼓励官兵只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信念,克服高原恐惧心理,就能逐渐习服高原低氧环境,顺利完成各项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

3.3个别心理干预与团体心理干预并重:将类似遭遇、心理问题表现相近的人集中在一起,通过心理讲座形式或小组心理咨询、治疗形式,为他们提供帮助。救援人员主要负责急性心理问题的干预。从长远看,相关人员的心理问题需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因此,除负责辖区内人员的现场救援工作外,还抽出一定时间,组织对辖区内心理卫生骨干的培训,使其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辅导技巧,包括心理咨询和部队常用心理治疗方法,常见心理障碍知识,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卫生教育等,使他们在心理救援第一线较好的发挥直接性的影响作用和干预效果。

3.4及时调整救援者自身的心理问题:每天面对大量需要提供帮助的救援对象,可能会使救援人员产生心理上的无能感和内疚感,所以要及时调节救援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否则,会对救援对象的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4体会

心理救援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解决官兵已经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更需要认清导致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物质的和社会的因素,有针对性、系统地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灾区虽然有多支心理救援队伍,但是分散的、独立的、短期的心理干预无法满足官兵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心理救援服务中,心理工作者应该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在明确各自定位的基础上,相互配合,互相合作,提出思路,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化解官兵的心理问题,引导帮助救援者消除负性情绪,降低心理障碍发生率,快速恢复救援人员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