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1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王军成

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都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差距非常大,而这种差距主要来自家长的育人态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为了孩子健康发展,我们不仅要想法作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还应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才能使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

1培养孩子善良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培养孩子善良的情感,是对孩子强化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无疑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十分重视,却极少考虑如何让孩子学会同情、关心和帮助别人。在少得可怜的品德教育中,往往也只是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和待人接物常识,满足于一时的、表面的效果,却忽视了孩子内在的良好情感的培养。孩子良好情感的体验是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协作、尽职尽责、帮助弱者等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如果平时不注意引导孩子去经历这些良好的体验,孩子往往就体会不到别人的爱,更不知道爱父母、爱家庭、爱同学,不知道关心别人、为别人服务、为社会尽义务。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让家长明白:首先致力于使孩子成为“善良的人”、“有爱心的人”,这才是做“有用的人”、“出色的人”的基础。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很差,这都是因为家长包办的太多造成的。所以要让家长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学着做。家长要注重教给孩子做事情的方法,慢慢地由扶到放。在家里还要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使他们懂得作为家庭成员的一分子,他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这样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养成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让孩子在干家务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强化他们的责任心,使他们更理解父母,更体谅父母。

3让孩子懂得勤俭节约

做父母者希望孩子生活得幸福,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有些父母却让孩子过得太优越、太奢侈,有的甚至以此来炫耀其权力和财富,这对孩子的身心危害不浅。因为孩子生活在太优越的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体会不到金钱的来之不易,认识不到美好的生活需要用艰苦的劳动来换取的道理。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将会缺乏应有的社会竞争能力,很难承受生活的挫折和打击。

另外,孩子生活得太优越,一切来得太容易,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父母什么都能照应自己,什么都会为自己安排好,解决好,就很可能有恃无恐,为所欲为,终由小误酿就出大错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俭能养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贫出孝子”、“惯子如杀子”这些良言古训非常值得某些家长们借鉴。

4做孩子的榜样

有一次,晚饭后我到一名学生家去家访,想跟家长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问题。这名学生的母亲给我开了门,我进门后发现这名学生正爬在微机上打游戏,他爸爸还在独自喝酒。发现是我来了,他们爷俩都有点不好意思。当我和这名学生的爸爸谈起他的学习时,他爸爸非常爽快地说:“老师,我孩子就交给您了,他不听话,你收拾他就是,我们当家长的决不护短。”猛然一听,我还十分感动,家长这样信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好像也十分重视。但冷静一想,不免感到有点沮丧,难道孩子的教育只是学校、教师的事吗?我接着就跟他讲:教育孩子光靠老师是达不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老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从在娘胎开始,就受到家庭的影响,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孩子,家中的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时常过问督促孩子的学习。

5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作为家长,必须首先做到象朋友一样平等地与孩子互相交流,才能够实现培养他们成为有用之材的愿望,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在孩子逆反的时候,给他做一盏指明灯;在孩子困惑时,给他一点帮助;在孩子感到失败时,给他以信心。交流的最佳时机,在什么时间、以何种方式与孩子交流,还是要讲点艺术的。我向我们班的学生家长建议每天临睡前的一段时间,是父母与子女交流的最佳时刻。刘健华的妈妈总感觉无法和孩子沟通,听了我的建议后,每晚都在女儿准备入寝的十几分钟里,坚持主动和孩子谈“悄悄话”。在温馨的气氛中,母女二人自然而然地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内容既包括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女儿叙述的烦恼事,又有妈妈的意见及劝导,一段时间以后她告诉我说她们母女间的关系就象姐妹一样融洽,无所不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见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在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之外,还要努力做好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通过沟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育人态度,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老师和家长步调一致、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孩子的旧爱尼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