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评数据分析的区域音乐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基于测评数据分析的区域音乐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张艳丽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210009

摘要:基于区域音乐测评数据分析折射出的四个问题,即“教学实绩落差、教学方式偏颇、教学内容失衡、教学时效短浅”,从共创音乐课程校本化、共构趣动音乐课堂、共享实践性知识、共建教学评一致的课程思维四个方面,我们开展了区域音乐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关键词:测评数据区域音乐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山雨欲来风满楼”。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测评艺术素质结果供中高考录取参考”的新政出台,从国家层面再到各地区、各学校都开始持续关注音乐测评相关问题。作为区域层面,有效的音乐测评一定是用数据来诊断和改善音乐课堂教学,而不是简单的分等,在重视知识点和能力维度的分析中,寻找缺失的知识点背后所隐藏的问题,科学归因,同时通过可复制的经验来全面提升区域音乐教学质量。尽管有许多缺憾,但测评数据依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区音乐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实绩落差、教学方式偏颇、教学内容失衡、教学时效短浅四个方面。结合这四方面的数据分析,我们随之开展了区域音乐课堂质量提升路径的研究。

一、数据分析

1.教学实绩落差:区域传统艺术学校≠测评成绩优秀学校。测评之前,很多教师感慨:我们学校孩子没有学过乐器,音乐基础差,肯定考不好。但是测评数据显示:我区四所传统艺术学校测评成绩在全区23所小学中绝大多数高于区平均分,但是整体排名靠后,排名靠前的五所学校都是非传统艺术学校。由此显示了一个学校的艺术团队的力量强弱,学生前期音乐积淀的程度深浅,都不足以决定音乐测评的成绩,测评成绩首先与音乐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直接的关系。

2.教学方式偏颇:听力严重缺失=全区绝大多数学校。音乐学科是以听为主要特征的一门学科。将区预估平均分、实际平均分和各校得分比较,将预估平均分高于实际平均分10分以上的题目提取出来,数据显示:排名在后的学校,有关音乐识记的内容成绩远远高于排名靠前的学校,但是在听力部分却远远低于排名靠前的学校,说明还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在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以听力为主的学科性质存在着定位偏差。

3.教学内容失衡:主观经验>客观标准。从测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于《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参等研习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于五年级音乐课的学段目标、课时目标等不够清晰,教学内容失衡。同样是对于音乐作品的区域性辨听,中国作品的辨听效果远低于外国作品。

二、路径研究

1.明确测评本质,学科视角融校本探索,共创音乐课程校本化。音乐测评的本质是以“三基”为出发点的一种普及性质的测查与评估。它立足于音乐课堂,不等同于艺术专业技能的考核,有效的音乐测评更多反映的是音乐课堂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科视角”和“校本探索”协同推进,可以将音乐教学的共性目标和校本特色的个性实现有机整合,在实现校本音乐特色的同时,促成测评目标的达成,从而实现区域音乐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2.集成音乐联盟,以主题案例为突破,共享实践性知识。建立有音乐特色的校际联盟,可以实现区域范围内的骨干团队引领、资源共享。以主题案例为突破,可以为教师提供基于实践的问题情境。点面结合,教师就可以基于实践场(问题产生的时空),在一定的学习情境和个人原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及信念的基础上,借助团队的帮助,通过主体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提升实践性知识,由此实现认识逻辑向实践逻辑的有效转换和区域分享。

3.基于学生经验,以目标为核心,共建教——学——评一致的课程思维。时至今日,很多音乐教学依然采用着“导入——新授——评价”的线型模式。备课或者上课时,教师更多的只是思考教材处理或教学方法的问题,评价也只是教或学之后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缺少了在不同学生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之间的架构,忽视了课题应该从问题来而问题首先来自于学生经验的差异,缺乏了从“怎么教”走向“教谁”的思路转变。同时因为没有“从应然目的走向实然目标”的视角,也直接导致了内容与目标、评价之间关联性的脱离。这种“教——学——评一致性”课程思维的欠缺,或许正是造成音乐教学时效短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唤醒并帮助音乐教师逐步建立基于学生经验、以目标为核心、教学评一致的课程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测评本质明晰的基础上,首先要共创音乐课程校本化的课程理念,将国家课程转化为更适应不同校情、师情、学情的课程;再通过“趣动音乐课堂”的共建,进行学科基础认知的进一步加强;继而通过建立有音乐特色的校际联盟,以主题案例为突破,实现理论认知向实践性知识的转换和共享;最终在理论与实践的协同中,共建基于学生经验、以目标为核心的教学评一致的课程思维。再用科学的课程观反观测评,从而真正实现区域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贾美华等基于学科能力标准的教学指南应用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2]郭炯等基于实践场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4。

[3]崔允漷“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教科研》,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