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铁建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探讨地铁建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设计

孔亮1陈鑫炜2

孔亮1陈鑫炜2

1身份证号码:34262319910122XXXX;2身份证号码:62040219910528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越来越集中,人们的出行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我国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也相应的更上一层台阶。建筑设计和地域文化迈入了新的阶层,如何加强地域文化和地铁建筑的融合成为现在专家学者研究的重中之重。两者有效的融合设计不仅能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也能更好的展现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特色。

关键词:地铁建筑;地域文化;融合

前言:地铁车站通常建设在城市的人流密集处,地铁建筑一般以地下空间的形式出现,具有封闭性强、可塑性弱等特点。目前我国地铁建筑设计空间形式普遍过于单一,没有很好的根据地域文化进行设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的做好地铁建筑设计。

1地铁建筑特点分析

地铁建筑的空间属性不同于其他建筑属性,地铁建筑的设计是对城市文化体系特点分析和建设的过程。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破坏,使地铁的设计没有自己的风格体系,在设计中忽视了当前的地域文化。地铁建筑设计一般具有活动过渡的中介属性、高速变化的流动属性、专用路权的排它属性、都市系统的交换属性、人潮汇集属性和塑造城市形象的“地标”属性[1]。城市设计者依据空间压缩的界面,也就是地面的一个起点与另一个起点之间的过渡所设计的地铁通常缺失建筑美感。由于流动的高速化旅程相对单调,路权的专用性也隔绝了乘客在路途中的欣赏活动机会,造成了一定的排它性和疏离感。地铁建筑在设计中可以赋予其地域特色,提高城市文化的整体欣赏水平。

2地域文化对地铁建筑设计的影响

2.1自然环境对地铁建筑设计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地铁设计影响体现在: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和建筑材料等。气候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体现,气候的差异化所形成的人文特征也是不同的。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由于湿度、温度和采光等因素在建筑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气候的差异也使人们的饮食起居、人文风俗和性格方面有所不同,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影响到当地地铁建筑的设计。不同的地貌层地貌条件都会直接影响地铁的设计。合理选择符合当地文化特点的建筑材料是完成地铁建筑设计的重点之一。

2.2人文环境对地铁建筑设计的影响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而历史的发展传承会形成特有的风俗习惯,反映为当地特有的人文环境,这对地铁建筑的设计具有启发意义。经典的案例如莫斯科地铁建筑以“地下宫殿”的特有形式享誉全球。其采用了大量珍贵的材料尽显帝俄时代的宫殿风格,地铁站拱顶是马赛克镶嵌画,还有马雅可夫斯基站的地面中间有一条紫红色的大理石通道贯穿候车厅,犹如庄重的红色地毯,直抵候车厅尽头的诗人半身像,像是一个纪念馆。每个地铁站都有着其独特的风格,将俄罗斯的名族特色、历史典故、政治事件等为主题建设,巧妙地将地域文化和地铁建筑相融合,成为了莫斯科的一大象征。在设计地铁建筑时,尊重风土人情能够加深认同感,有利于宣传有特色的人文文化[2]。类似的,我国也有符合当地地域特色的地铁建筑设计案例,如北京建造的具有运动元素的北京奥运支线,苏州4号线极具姑苏园林特色的三元坊站等。

3地域文化与地铁建筑设计的关联性

与地域文化融合的建筑既涵盖了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也是城市地貌的浓缩表现。一个城市一般都会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的人。地铁本身就是城市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象征。显然这一特征和人文环境中的文化气质是一脉相承的,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形成了有力的视觉冲击[3]。地铁建筑具有由于不同地域文化而受到当地文化资源限制的特殊性,地域发展痕迹同样会显现在地铁建筑上。优秀的设计师往往会在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后将其融入地铁建筑设计中,因此地铁建筑建成后往往又会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给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文化品位。当然若建筑设计不尽合理,则会影响区域形象和经济的发展。建筑师以一个地域独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作为基础来进行艺术创作,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就是一种进步,一种成功。地域文化和地铁建筑的完美结合是建筑师应具有的独特创作理念。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地铁建筑将更加重视城市文化特征的融入。

4地域文化与地铁建筑的融合

4.1在地铁建筑的位置确定时,应根据周围的地形地貌特征,将地铁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设计。地铁建筑作为重要的公共场所,设计时应该充分了解周围的环境基础。要顺应山川河流走势,避免大肆动工,为了保证地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一定要将地铁建筑和周围环境视为一个整体。

4.2有效适应当地的气候特征。在设计中仔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有效的设计建筑结构和功能,对于建筑墙体的颜色选择,北方可用暖色调,南方则使用浅色调。建筑设计的功能要具备太阳辐射强的地区防辐射、冷的地方注意保暖,多雨的地方更是要注意排水系统的设计。还要控制玻璃幕墙比例,尽量不用轻型的建筑材料,使用混凝土结构设计以确保地铁建筑的保温性和稳定性。在设计建筑时结合气候的适应性,设计出适合人活动的场地,为人们的健康出行创造条件。

4.3重视当地的人文环境,并深挖历史文化传承[4]。设计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地铁建筑要求地铁建筑设计一定要与人文环境相互协调。设计水平的提升需要结合建筑功能并注重吸收、融入地域和历史文化。地铁建筑同时又是当地城市对其他城市交流的节点,通过地铁建筑传播当地的文化特色,展现当地的人文环境,能体现出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和不同的宗教信仰等。因此地铁建筑设计对材料、景观等要合理运用,增强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4.4恰当选择地区特有的材料。对于呈现地区的独有特色,材料的选取也是需要注重的。地铁建筑工程是一种耗材多、耗时长、耗资金的设施建设,对于材料的运输也极为困难。为了更好地开展建设和体现当地特色应当尽量就地取材,选择符合当地特点的石材等材料,然后设计出符合当地历史文化的建筑,将材料的美体现出来。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能体现地域特色,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4.5有效的提炼当地的元素符号。设计中一定要避免对于建筑符号形式的呆板应用和对建筑整体的建造形状的过分追求,要注重地域特色的融入,彰显出其特点。要提炼有效的元素符号必须深入当地,仔细观察各种人文建筑景观,有效的在建筑中融入元素符号。例如,产玉的地方合理设计出玉的融入方式,江南水乡可以考虑南方特有的水文化元素等。这样的设计方式是对地铁建筑功能、地域文化的更深层次的挖掘。避免对当地元素堆砌摆设,应该深入挖掘和提炼,筛选出适合的元素符号然后结合建筑结构和功能进行提炼和升华,构建出彰显特色的精品地铁建筑。

5结语

现代化的地铁建筑应当具备展现城市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的特点,地铁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地域的文化差异,以当地文化特色为导向,在突出地域的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符合当地特点的建筑材料,设计出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地铁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高源.西安地铁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5.

[2]吕艳莹.浅谈地域文化与地铁建筑的融合设计[J].门窗,2017(12):146-146.

[3]孙圆.地铁站内部空间设计中的地域性装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4]吴立新.谈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