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模式改革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模式改革探究

冀朝野徐轶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有限公司221008

摘要:应急救援力量对于发现和处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有着重要的作用,应急救援工作能够高效的开展,解决突发事件是否及时和有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安全。但目前在应急救援力量的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目前的应急救援力量类型以及管理模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管理问题上的一些对策,希望能够让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模式的改革工作更好地进行。

关键词:应急救援;管理模式;改革

在各种突发的公共事件处理当中,我国应急救援力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各种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处理难度均在加大,传统的应急救援管理模式在处理这些突发事故时,还有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解决问题的余地,因此,现阶段做好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模式的改革工作能够提升救援队伍应对事件时的协调能力,增强事故的处理效率和问题的解决能力,对于维护我国公共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1.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的类型

1.1综合应急救援力量。

综合应急救援力量主要由公安消防部队、武警部队组成,其主要的职能是在各种重大的灾害事故发生时,尽可能地帮助受困人员,主要对受到灾害影响的人员进行救助,保护各项工程建设以及突发灾害中的人员生命安全。

1.2专业应急救援力量。

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主要有各个政府部门自己组建而成,形成处理各种灾害的应急救援队伍,其职能主要是对各种诸如地震、气候等问题引发的自然灾害进行处理,防止灾害事故进一步的加剧而造成更多的损失。

1.3社会救援力量。

社会救援力量的其中一部分是指由社会上各类人群、企事业单位救助队伍、志愿者等,组织而成的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对其所在的区域发生的突发性的危险事故进行跟踪和处理,这类救援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突发事故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但其专业性较低,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有限。另一部分则是由社会上各个大型的组织机构成立的公益性的救援队伍,对于解决突发的公共事件有着很大的作用。

2.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救援力量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由政府组织的应急救援队伍、军队组织的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社会人群组织的应急救援队伍构成,并且根据不同的应急事件,在各个部门之间分别建设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队伍,这就造成了这些救援队伍在应对同一类突发事件时难以集体进行危险事故的处理,导致某部门在处理突发事故时由于重复建设而引起部门急救队伍专业人员缺失,不能使救援工作得到良好的开展,影响了应急救援的效率[1]。

2.2救援力量效率不足

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之间都有着自己的应急救援队伍,这从宏观上看救援组织队伍庞大,但各个部门救援力量职能的重复和救援工作无法协调进行的特点,使得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并不能得到及时和妥善的处理,这与我国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着极大的关联,如何不能使各个部门、区域的救援队伍得到协调处理和调度、发挥自身最大的应急救援效率,就会导致救援力量分散、救援专业性降低、投入成本高而受益小,势必会降低应急处理的效率,对于我国今后的应急救援发展非常不利

3.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模式问题的对策

3.1明确改革的重点

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模式的改革,首先应当明确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这其中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是要对目前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责是当各种突发的危险事故和情况作出应急处理、管理和协调,但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范围仅仅只涵盖了应急状态下的各种情况,而对于普通情况下的各种事故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管理和督促作用,因此,扩大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能范围,加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在普通情况下的应急预案非常有必要[2]。第二是要建设实体职能机构。实体职能机构的建设需要从最高的决策机构开始,决策机构是制定应急管理相关的整体方案和整体战略指导的机构,并将这种应急救援的方案和战略落实到协调机构,协调机构根据应急管理的相关方案和战略作为指导方向,对各个协调机构下的工作机构进行指挥和调度,切实的做好工作机构的管理工作,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并建设相应的实体职能机构,再将机构设置、职能工作等分工具体化,才是今后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模式改革的重点。

3.2组织机构设置以及职能配置

在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模式上,应当明确组织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的关系,是先要确定职能以后,根据职能的需要,再来确立组织机构,从而让机构的设置都能够落实自身的工作范围。对于应急救援的整个流程来说,其职能包括决策、调度以及执行三个方面,因此为了完成这三个方面的职能,需要对组织机构进行分层设置。国家公共安全的相关人员组成决策机构,并参与到应急救援处理发展的战略当中,完成对重大事项进行整体决策的作用。其下属的应急管理各个部门组成协调调度机构,需要履行协调调度的职能,在进行协调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应当充分履行部门相应的职责,风险防控部门应当做好风险的防控工作,指挥部门应当做好对应急工作的调度工作等。

3.3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管理工作

在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方面,以往根据应急事故发生的类型和等级进行队伍的组织,往往存在着救援过程当中专业人员配备不够充分,或者人员职能重复的问题,对于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队伍组织上,可以根据应急救援的不同功能来分配专业人员,例如可以针对交通事故应急队伍、通信故障应急队伍的区分,分别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人员,从而实现救援工作的专业化处理。在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方面,应当做好应急救援的流程和应急救援的训练工作。通过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救援程序的指导,让救援人员集合、行动的效率提高,能够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按照规范的流程高效的完成救援工作;在平时的训练过程当中,应当加强对救援人员的考核,可以通过模拟应急事件的方式,增强应急救援人员的现场处理水平。

3.4促进应急救援各部门的相互协调能力

应急救援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从决策机构至协调结构再到执行机构的垂直管理,以及各个部门相互之间水平配合,协调管理工作的高效执行能够让应急救援开展的井然有序,从而将突发事故的危险程度和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国家应急救援部门应当在部门人员组成以及各个岗位职责上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应急救援的制度,使自身行使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责任受到法律的监督。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突发事故的等级作出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方案,督促各个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使应急方案和措施得到及时的传达,各个应急救援部门能够及时的根据救援方案来执行。

3.5完善应急救援管理运行机制

应急救援管理运行机制是保证各项应急救援工作高效率开展的保证,这种管理运行机制应当贯穿在预防、监控、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整个过程当中,因此,无论是上至国家应急救援局,还是下至地方应急救援单位,都应该改善应急救援的运行机制,增强对于应急事件发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指挥能力、调度能力和处理能力,全面的提高各个应急救援部门的协调工作能力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从而使应急救援的管理更为高效和灵活,使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3]。

结束语

应急救援力量对于解决各项突发公共安全事故、减小人员损失,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目前在应急救援管理上存在的救援力量重复建设以及救援效率不高的问题,首先应当明确管理模式改革的重点,对救援队伍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能进行合理的配置,加强组织管理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调度能力,并完善救援机制,改善应急救援力量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应急救援力量的救援效率,保障公共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靖元,刘立文,刘晓平等.我国应急救援力量构成及其存在问题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6,32(12):31-36.

[2]夏一雪,郭其云,董希琳等.基于机构改革的应急救援力量管理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2):273-275.DOI:10.3969/j.issn.1009-0029.2016.02.035.

[3]葛晓霞,郭其云,董希琳等.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管理体系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32(8):907-910.DOI:10.3969/j.issn.1009-0029.2013.0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