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联合泻白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耳穴压豆联合泻白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体会

杨琳

(内江市中医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目的:了解耳穴压豆联合泻白消痤汤在寻常痤疮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3例寻常痤疮患者作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泻白消痤汤治疗;选取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耳穴压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4周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泻白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治疗,可以较快的改善症状,但是不能缩短整个病程。

【关键词】耳穴压豆;泻白消痤汤;寻常痤疮

【中图分类号】R27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361-02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笔者门诊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前来就诊的53例患者,给予口服“泻白消痤汤”配合耳穴压豆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诊治的寻常痤疮患者中随机选取106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50例,年龄17~31岁,平均(25.3±1.3)岁,病程0.3~8年,平均(4.3±0.6)年,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1],诊断为轻中度的痤疮。

1.2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国际上的三度四级分类法:轻度(I级):粉刺主要为皮损,伴有少量丘疹与脓疱,总病灶数低于30个;中度(I级):有粉刺,且伴有中等数量的丘疹与脓疱,病灶数量约30~50个;(Ⅲ级):大量丘疹与脓疱,偶可见面积较大的炎症皮损,病灶数约51~100个;重度(IV级):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大部有疼痛且形成囊肿,病灶数超过100个,结节/囊肿超过3个。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泻白消痤汤治疗。桑白皮20g、地骨皮20g、丹参15g、白花蛇舌草30g、桔梗10g、连翘15g、黄芩15g。皮肤油腻加白术15g、茯苓20g、山楂15g;大便干结加熟大黄10g;结节囊肿加薏苡仁30g、败酱草30g、牡丹皮15g。粉刺居多加白芷10g,橘络10g。水煎服,每剂煎煮2次,共取汁约450ml,3次/日。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耳穴贴压。根据《国际耳穴》定位取穴:神门、皮质下、肺、脾、面颊、内分泌。方法:75%酒精消毒,以王不留行籽贴在0.5cm×0.5cm大小专用胶布上,贴至所取双侧耳穴上,每穴每日按压3次,按压至局部胀、热感,外观发红为度,每周贴6天,休一天。治疗二周、四周后统计疗效。

1.4疗效观察指标

皮损数量、皮损形态、肿痛程度及皮肤油腻情况。

1.5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分为四级:痊愈:皮损消退≥95%,无新发皮损;显效:皮损消退>60%;有效:皮损消退≥20%,仍不断有新疹冒出;无效:皮损消退<20%。

2.结果

从下表中可看出,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67,P<0.05),而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78,P>0.05)。由此可见,耳穴压豆联合泻白消痤汤联合用于寻常痤疮,可以较快的改善症状,但是并不能缩短整个病程。

3.讨论

痤疮祖国医学称为“粉刺”、“风刺”,《素问·生气通天论》日:“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中记载:“肺风、粉刺、酒齄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外科启玄》中记载:“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热血凝结而成。”由此可见,先人认为该病多因肺热、风热、血热兼有血瘀所致。而笔者认为本病主因肺热。根据皮损辨证不同,兼夹湿、瘀,热毒,病位涉及肺、脾、大肠、胃,治疗需以清泄肺热为主,兼以除湿化瘀解毒。泻白消痤汤由桑白皮、地骨皮、丹参、白花蛇舌草、桔梗、连翘、黄芩组成。此方取泻白散之意,清泄肺热为主,佐以解毒化瘀之品。桑白皮性寒入肺经,能泻肺火,清降肺气;地骨皮清肺降火,凉血退蒸,黄芩清上焦肺热,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温,具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的作用。佐以丹参清热凉血活血消痈。桔梗其性升散,载药上行,直达病所。诸药合用以清热解毒化瘀消痈。同时,耳与人体脏腑经络关系密切,通过对耳部相关穴位刺激以达到调节机体功能。神门镇静安神;皮质下、内分泌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减少皮脂腺的异常分泌;选取肺、脾相对应的穴位进行刺激,调节脾肺功能,使之正常发挥作用从而改善皮肤状况。

笔者将二种疗法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皮肤油腻情况、皮损的炎症症状改善较快,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且操作简单方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

[2]徐晶钰.自拟消痤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