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水利模式的河道治理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基于生态水利模式的河道治理方法研究

周博佳赵立志王超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天津市300467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人们要对水资源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加以重视。要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水利模式,对河道治理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治理方法

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工程也在根据这个要求在发生着转变。传统的河道治理方法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基于生态水利模式的河道治理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1传统的河道治理方法对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河道治理是以河道本身的用途以及应用为基础进行设计,没有对河道的周边环境进行考虑,同样也没有将河道周围的人文文化和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因素等考虑在内,把河道设计成了一个单独的个体无法融入到整个社会环境当中,这就没有了原生态的环境之美。传统的河道治理方法为了在符合河道治理标准化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素材原料的成本,会用硬质的浆砌石和混凝土类的护坡材料来进行河道的治理建设,甚至会将刚性的材料用到全断面当中,这样不仅会降低河道的功能还会严重的影响河道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缺失以及美感的缺失。因此可以将传统河道治理的负面影响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景观造成了破坏,二是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三是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2河道治理的原则

2.1要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

人与自认相互协调发展的这一观念是传统水利转变为现代水利的渠道,是人们对自然本身的一种意识上的回归。大自然在自然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河道,这是自然所带来的造化,人们在河道周围繁衍的过程中不断的对环境进行适应,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自身的要求来对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相应的改造。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出现环境恶化的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协调发展,人类才能发展下去。因此在河道治理上要抑制河道环境恶化的现象并将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已经恶化的地方加以改善。

2.2要坚持持续发展利用的原则和保护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在有关河道治理的工程措施方面要意识到水利工程不仅要起到防洪等方面的作用,还要起到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对水环境进行改善的作用,将水利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对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水利带动水生态进行改善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2.3要坚持水利对社会服务的原则

人口资源环境包括水环境和水安全以及水资源,这是当前我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人们必须要意识到水利从始至终都是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在农业社会里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在当今社会里水利是社会的基础设施和基础的产业。因此,必须要把水利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之中,让水利与整个社会进行密切的联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连接。

3生态水利模式的河道治理方法

3.1生态水利模式河道治理的特点

生态水利水河道治理具有很强的自然性,这种治理方法要掌握水的气候规律以及掌握水文循环中的运动转换规律,与此同时还要对被治理河道周围的特定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因此在利用生态水利模式来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一是要将河流或湖泊的功能性开发做为主要的依据,要充分的考虑到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要对河道及河道周围的生态系统的安全进行相应的维护工作。二是要对水泥生态系统的物理特性进行研究,要对循环系统的特性进行考虑,要对水里生物的种群特征进行相关的研究。三是要考虑到河流或者湖泊的整体性,要将上下游和左右两岸的动植物种群当做一个整体来进行相关的研究,这样可以方便整体的规划与设计,避免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四是要明确兴建生态水利工程的目的,水利不光是是要对当地的河流或者湖泊进行开发利用,更是要起到防洪等作用,因此在进行建设前要以此为前提来进行相关的建设讨论。五是要尽量的保持原有的自然形态,要保护原有的生存模式,例如保护住原有浅滩或湿地的多样性特点。六是要保护好当地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不要对其生活繁衍的环境进行破坏,要保证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2水安全体系的构建

水安全防御系统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安全防御系统主要包括:(1)防洪安全系统;(2)供水安全系统;(3)生态环境用水安全系统。此系统必须要具备信息采集功能和预警功能以及过滤分析和决策等功能,要将水危机管理过程中从防御到控制再到应急救治等全部过程涵盖在内。系统中的预警功能是对水文、潮汐、气象、水质和地理以及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和传输以及整理判断。系统中的分析功能是运用机理法和统计法并借助数学模型来进行相应的情景分析。系统中的决策功能是在分析功能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能力来进行防御措施的拟定,提供相应的参考决策。

3.3对水资源以及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相关调控

我国的水资源是比较充沛的,再加上一些节水以及资源配置措施的颁布和落实,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基本上可以对社会的需求进行满足。但是如果放任不管不在整体上强化监督管理的相关措施,水资源的发展前景是不容乐观的。我国现阶段就已经存在一些地方水质性缺水,这种现象时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有关的。面对这种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的趋势,节约水资源以及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保护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有效措施。

3.4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

生态水利的河道治理建设还可以体现在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上,建立相关的保护工程,例如堤围及护岸工程、清淤清障工程、控导工程以及滩涂围垦工程等来对水生态系统进行相应的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3.5生态水利兴建的方法

生态水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施工方法,不同的兴建地区所采取的方法和工艺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利用植物技术来进行护滩固堤的方法是平原地区最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一定的方式在防洪堤外进行水松或水杉等一些水生植物的种植,让这些种植的植物形成河道周围的防护带,以此来减轻水流对河堤的冲刷力。这种方式不仅起到了固堤护岸的作用,更是起到了绿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但是在利用植物技术来进行护滩固堤时要注意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虽短了泄洪断面,因此在种植植物前必须要将这个问题考虑在内,避免造成不好的影响。

总结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才能发展的更加长远,加之国家对生态整治力度的加强,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从传统的河道治理方法中走出来,根据现在社会对河道治理的要求给予生态水利模式来进行治理方法的设计和采用,要从河道治理地区的整体方面来进行考虑,将环境、动植物栖息条件都要包括在考虑范围之内,真正的将和谐发展进行落实。基于生态水利模式的河道治理方法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就要求相关的专业人士要不断的对其进行思考和探索,加大关注的力度,真正的将河道治理和生态建设进行结合。

参考文献

[1]杨威武.基于生态水利模式的河道治理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1:135.

[2]王丽萍.浅析生态水利模式的河道治理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2:187.

[3]毛启艳.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1:230.

[4]陈济.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193.

[5]刘玲,王晓蕾.基于生态水利模式下基层河道治理方法探讨[J].北京农业,2012,2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