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1

个性化阅读探析

张宗芹

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田庄小学26670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注重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氛围,弘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潜能,达到一种既以我为主,又内外补充及情感激荡,又思维缜密的阅读境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课本是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唤起学生情感,才能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可能。

在教《瀑布》时,我细读了这一课,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找到了唤起学生情感的方法。先让学生听音乐,一边听一边猜,是什么声音呢?有的说像大海的声音,有的说是波浪的声音、风的声音。“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到底是什么声音呢?”(播放课件)啊!是瀑布、“真美啊”学生叫起来。“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到瀑布脚下看看,感觉瀑布的魅力。”这样就唤起了他们期待与文本对话的情感。

再如教《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时,把它改编成课本剧,把故事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为了准确地表现角色,必然用心揣摩角色的心理历程,用心把狐狸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的样子和老虎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的样子表现出来。整个过程可概括为“熟悉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表现角色——产生顿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潜能也得到了释放。

二、尊重个性、搭建个性化阅读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学生进行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愈能反映学生个性,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哪一节读得棒就读哪一节,哪个小节最具吸引力就读哪一节……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给学生以心灵自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有时还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则学生就可在体验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能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乐园。

三、教师的价值引导,是个性化阅读的“助推器”

学生的个性化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兴趣、爱好方面,这些个性差异决定了他们在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尤其是对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上的要求不同。个性化阅读教学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热情,合理而有效地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

如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只有一个地球》,先围绕“地球”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再围绕只有“一个”讨论,让学生理解只有一个地球能够养育生命;然后以“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你是哪一味?”这个问题读课文,学生兴致盎然地谈“味”并朗读、体味课文中的语句,力图将“味”表现出来,最后组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话实说”节目,老师为主持人,学生分别扮演环保局长、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女宇航员、“破坏过环境的”公司老板。这样给学生留出选择,留出空间,形式多变,方法灵活,紧扣文本又超越文本,形成了一条多姿多彩的阅读主线,创造出情趣横生的语文韵味。

四、正确评价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动力

课堂上,教师语言的亲和力和激励性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十分高涨。但课堂上也有一些赞美和鼓励过头的情形。教师唯恐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有时还未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赞叹之语却已脱口而出。这种激励性评价的过于频繁与泛化,可能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功感和喜悦感,使他们感受不到赞扬的可贵,从而使评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打了折扣。

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语言应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不可过于单调,教师需要通过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评语向学生揭示他们观点的独特性和合理性的所在。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大胆陈述的同时,还要通过对学生意见的恰当回应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并指引他们对自己的意见、看法进行反思和评价。

就朗读而言,针对学生的语音是否正确、感情是否到位,教师可提出一些建设性评价:“我没有听出她难过痛苦的心情,谁愿意读一读,让大家听了就好像亲眼看到了当时的情景似的?”“你读得很流利,如果在重点词上读得音再重些、会更好。”这样评价,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且有了正确的方法,会越读越读得好。让他们更投入地去学习。

实践证明,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正确理解和辩证地把握它的内涵,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让学生如同辛勤的小蜜蜂去尽情地采蜜,采出各自不同的醇美的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