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营销模式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我国电力营销模式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王喆王倚恒戴劲松马潇宋明阳包可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为适应电力市场发辰的常要,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正经历着从生产经营到市场营销经营的转变、从粗放性的营销向精细型、专业化、科学化的营销管理转变,并且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和特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服务、大营销、大信息是电力营销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目标就是要促进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服务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电力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政策、营销特征等,同时也对我国电力营销的未来发展模式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力;营销模式;特征;发展

前言

伴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变化,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电力工业在改革过程中针对建立市场的体制形式进行了改革,即电力市场模式。电力工业主要包括发电、输电、配电、供电,此外电力市场主要有市场交易机构与监管机构,而电力市场模式就是指这些内容之间形成的关系。目前,电力工业的市场模式正逐步朝着管理集中化、经营垄断化以及市场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1我国电力营销模式的发展历程

1.1开始期

发展初期主要是1945至1985年期间,此阶段我国电网营销模式为垂直一体化垄断运营。国家实行这种模式长达数十年之久,而在这一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问题,主要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电力生产能力低下,电价昂贵,所以当时电力短缺与电价过高这一矛盾尤为突出与集中。

1.2转变期

这一阶段是从1986年至1997年,此阶段国家实行集资办电、开放电价的营销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短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电力工业发展的需求已经难以通过国家财政投资而得到满足。从1995年起我国就开始针对电力工业进行一系列改革,实行集资办电政策,电厂由民营企业家办理,而国家对电网进行集中管理,以此吸引社会投资,促进发电厂设厂,并对原有的不计成本的电价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对新建电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

1.3发展期

主要是1998年到2001年期间,该阶段我国推行由国家电力公司提出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营销模式。国家电力公司向经贸委上报了《实行厂网分开,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的实施方案框架(试行)》,并获得通过,随后在六省市进行试点工作,这种模式开始在全国推广。

1.4稳定期

从2002年至今,“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依旧是我国电力营销实行的政策,此次国务院高层基于试点工作的总结,对我国电力工业行业垄断的情况进行总体改革规划,同时采用竞价上网的方式,以电力市场运行规则与政府监管体系为依据进行管理与运营,这标志着我国电力批发市场的区域竞争性与开放性初步确定起来。随着我国电力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电力供应足以满足居民和企业的用电需求,电力产出供大于求,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期,电力企业依靠自身实力改变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部署,转而去引导市场,才能销售发电,从生产主导转换为需求主导。

2我国电力营销模式的特征

2.1垂直一体化垄断运营

由于技术及经济原因,我国自建国以来长期处于供电严重不足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此时,国家将解决电力问题的重心放在电力生产上,电力营销没有受到较大重视,营销服务更是缺失。有许多学者认为这个阶段我国电力发展是高度垄断经营,但笔者认为更多的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当时电力生产模式是计划生产、以产定销,所以营销在当时是考虑的后要件。

2.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供求关系上也发生重大变化,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过渡到供大于求状态。此时,电力生产厂家需要考虑如何将多生产出来的电销售出去,加上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这就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市场化。于是各家电力企业纷纷成立市场部、营销部等,为自己的企业做营销。由于市场竞争的出现,各家电力公司也开始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服务质量均有所提升,2001年被认为是“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由此可见,在这个阶段,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2.3厂网分开,竞价上网

第三阶段出现过短时期的用电荒,该时期电力企业一方面想尽办法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另一方面也在千方百计地加强自身电力建设和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合理利用电力资源。此外,这个时期电力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基于原国家电力公司,实施资产剥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5家主要发电公司,并且建设了4家辅助集团公司。基于此,我国发布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并针对现有电力工业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化改革,方案中指出,针对大用户发电企业可直接提供试点工作。

3电力营销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在不断深化,社会的现代化程度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一般来说,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人们生活水平越高,社会对电力的依赖性也就越强,政府、消费者对电力企业和电力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的要求和电力企业改革的趋势,电力企业的营销战略思路和营销策略要不断地创新和调整。现阶段,电力营销的战略思路呈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3.1以人为本

转变营销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供电企业必须酬于客户满意的新理念,把让让客户满意、为客户提供“三全”销售服务作为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的出发点。在电力营销组合方面,理顺电力营销思路,抓好产品的创新策略、销售渠道创新策略、促销创新策略、营销管理的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消费者与供电部门是甲种平等的互惠互利的关系,给客户优质和满意的服务是电力市场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电力部门现有的销售体系沿袭了几十年,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已由“用户”改为“客户”。低廉的电价、高质量的电能产品和优质服务是保侍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3.2环保绿色

在资源与环境问题日渐严峻的今天,绿色理念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绿色营销理念也悄然在电力营销中兴起。绿色营销理念与传统营销理念不同,是在传统营销的基础上,对现有营造手段、营销观念的优化和延伸,能够促进能源、环境、经济的和谐发展。

3.3市场导向

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査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努力开辟新的供电领域,积极引导广大用户对电力的消费,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古占有率,寻找电力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3.4精细化专业化

一是向大营销、大服务的方向发展。大营销就是突出电力营销工作在电力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倡全面营销管理,即全员参与营销、全过程营销和营销全面管理。大服务,就是强调服务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以服务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的背销水平和企业素质。二是向引导需求、配置资源和提高运营效益等精细化营销管理方向发展。由于电力资源的有限性,因而电力企业更应强调对资源的精细配置,更大程度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并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常康,薛峰,杨卫东.中国智能电网基本特征及其技术进展评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

[2]刘秋华.电力市场营销管理[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叶泽.电力竟争[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刘思强,李湘祁.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探讨[J].电力技术经济,2005(1).

[5]刘秋华,韩愈.电力市场运营模式与市场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