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档案价值的鉴定及其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档案价值的鉴定及其他

李成军

李成军(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7)

摘要:档案价值是对各种档案价值具体的抽象和概括。做好档案价值鉴定对于档案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因此它是档案学理论的核心所在。我们只有对其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才更能彰显档案的深远魅力。

关键词:档案;价值;鉴定

档案价值论是档案学理论的重要课题。它以档案价值现象、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如何做好档案价值鉴定对于档案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档案价值的鉴定

1.1档案价值鉴定概念和含义

档案价值鉴定,是指档案工作者主体在档案价值认知的基础上对档案客体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评估和预测,并据此决定档案的存毁。档案价值鉴定概念及其定义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档案价值鉴定是档案价值评价的重要形式,是档案价值评价在档案管理工作领域的具体反映;档案价值鉴定具有一定的预测性;档案价值鉴定决定档案的存毁。

1.2档案价值鉴定的活动过程

(1)确立档案价值鉴定标准。进行档案价值鉴定,首要的工作就是确立档案价值鉴定标准,使所有参与档案价值鉴定的档案工作者“有标可依”。档案价值鉴定标准是一个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实践标准、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性或方法性标准和档案价值鉴定技术标准。

(2)获取档案价值信息。在确立了档案价值鉴定标准后,档案价值鉴定主体——档案工作者还需要获取档案价值鉴定客体——档案价值的信息。档案价值信息主要包括档案价值客体——档案的信息和档案价值主体——利用者的信息两个方面。

(3)形成档案价值判断,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档案价值的判断实际上涉及到两个层次:一是判断档案文件是否有价值,从而确定档案文件是否应该保存或继续保存;二是判断这种档案价值的程度,以便确定档案的具体保存价值保存期限。

1.3档案价值鉴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1)档案价值鉴定的制约因素。档案价值鉴定的制约因素,是指影响和制约的档案价值鉴定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影响档案价值鉴定质量和效率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研究因素、档案工作者素质因素、档案工作法规、政策因素。

(2)对策。加强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研究;加强档案价值鉴定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成立档案价值鉴定专家委员会,对全国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实行宏观监督和指导;修订和完善档案价值鉴定标准,建立档案价值鉴定标准体系;提高档案价值鉴定人员的素质;消除档案价值鉴定人员的某些“心理影响”,使档案价值鉴定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只有档案价值鉴定逐步展开,档案价值鉴定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才能够充分暴露,才能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研究才会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2档案价值的实现

档案价值实现理论,是关于档案价值实现本质和内容以及档案价值实现规律的相关理论;档案价值实现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2.1档案价值实现的涵义

档案价值实现,是指主体利用档案客体、档案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运用过程。这一过程是档案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转化过程,它本质上是档案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1)档案价值实现是档案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转化。档案的潜在价值,是还未被主体认识或虽被认识而未被实现的档案价值。档案的实现价值,是指档案客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主体产生的实际效应。档案价值的实现,就是从档案的潜在价值转化为档案的现实价值。

(2)档案价值实现本质上是档案客体主体化。所谓档案客体主体化,是指档案客体被主体所利用,对主体产生一定效应,使档案客体成为主体主体社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档案客体主体化体现在档案工作实践活动中,就是利用者主体占有、吸收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档案,把档案客体的属性、规律转化为自己的本质力量,充实和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提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从而巩固自己的主体地位。

2.2档案价值实现规律

(1)时间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双向影响规律。档案价值同时间的关系极不密切,档案价值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大体上呈现出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价值呈上升趋势,档案价值呈现出递增性的规律,档案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实现其价值;一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价值呈下降趋势,档案价值呈现出递减性的规律,档案价值实现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从本质上看,档案价值的递增和递减是统一的、不矛盾的,正是这种价值递增和递减才真正反映了档案价值的运动规律。

(2)档案价值实现的社会性递增规律。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更替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档案从主要为政治斗争服务逐步转向主要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发展服务,由主要为统治者少数人服务而转向为全体人民服务,档案价值的社会性日益增长。档案工作也逐步由“国家模式”转变为“社会模式”。

(3)档案价值实现的环境或条件规律。档案价值的实现,受到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综合起来,影响档案价值实现的环境主要有:第一,社会政治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制度、法律法规、国家方针、政策和战争等环境。第二,社会经济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第三,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国家、民族历史传统、社会文明程度等。第四,档案工作内部环境。包括档案管理水平、档案学理论研究水平、档案工作者素质等。

参考文献

[1]刘宏洲.档案价值认识的内涵分析[J].黑龙江档案,2011(3).

[2]罗小璐.对档案价值及期实现规律的再认识[J].兰台世界,2010(18).

[3]乔振涛.浅谈档案价值形态[J].档案管理,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