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影蒙太奇的建筑叙事空间建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基于电影蒙太奇的建筑叙事空间建构

叶驺茜

杭州华清设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15

摘要:在二十世纪初期,人们的时空意识有了巨大转变,由之前的中性、静态变为倾向性、动态的空间。帕斯考·舒宁在《一个电影建筑的宣言》中写到“我还看到了物质被施动者击中后便转化为能量……这座城市作为一个充满了物质消解、能量和光的场所……我开始困扰居住这个概念以及它与稳定性和暂存性的关系”。现代的城市、建筑空间已嬗变为一种去纪念性的、公众的、流态的、媒介的空间。

关键词:电影蒙太奇;建筑叙事空间;建构

引言

电影艺术是表现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特殊的表现手段之一,它的审美特征是电影美学的研究对象之一。电影蒙太奇的是综合性美学的集中体现,能创造电影独特的时间与空间,创造电影的运动与节奏。

1电影蒙太奇概念

建筑与电影之间已经形成了紧密不可分的关系,电影中的城市与建筑是现实世界的意象,这种意象又在现实的世界中予以表现。更重要的是二者在创作上也存在交集,即有共融之处——蒙太奇。蒙太奇的定义说法众多,其来源于法国建筑学术语mongtage音译,意为构成、装配。而后用在电影中表示拼贴、剪辑。电影制作是首先根据影片剧本的内容,拍摄出多种镜头,然后再按照创作构思,把各种不同的镜头有机地剪辑在一起,为了让影片产生连贯、对比、刺激等各种节奏,从而组织成了一部有思想深度的影片(图1)。

图1-蒙太奇镜头剪辑、组合

2蒙太奇在电影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蒙太奇手法在当今的电影中已经成为最为普遍的艺术手法,不论是叙事蒙太奇还是表现蒙太奇,不同的电影创作者对其都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比如著名的悬疑大师希区柯克便通常使用平行蒙太奇进行叙事,不仅能够将不同线索的故事讲述给观众,让情节相互衬托,也能够提升电影叙事节奏,让影片更加紧张刺激。表现蒙太奇虽然比叙事蒙太奇更为深刻,但是依然是许多电影创作者喜欢并且擅长使用的手法,比如在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中,隐喻蒙太奇便是其中时常被使用的手法,在展现20世纪60年代香港社会背景之下男女情感的变化时,隐喻蒙太奇的使用便赋予人物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也让电影的艺术价值得到提升。然而在世界电影的历史上,也有着诸多将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融合在一起的镜头,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能够将电影故事扣人心弦的场景展现给观众,而且能够传达电影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比如经典影片《教父》的结尾处,便有着这样一组经典的蒙太奇剪接,主人公麦克在教堂中接受洗礼成为一个新生儿的教父,而同时他又派出诸多杀手去刺杀其他家族的成员。在这组蒙太奇中,导演使用了67个镜头来进行叙事,前半段6秒一个镜头,后半段2秒一个镜头,不仅做到了叙事扣人心弦,同时也塑造出麦克内心中善与恶并存的形象,杀戮与洗礼同时进行不仅给予观众视觉上的刺激,也极大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也正因如此,这一段蒙太奇手法使用被后来许多电影借鉴,比如香港电影《无间道2》中就有类似的形式出现,达到叙事与表现的统一。

3作为叙事空间的建筑

叙事原意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故事在时空中的有序再现,是故事部分与整体的结构,是使得读者获得与时间捆绑在一起的特殊效果。建筑叙事就是利用叙事学的概念方法使建筑学转译为另一种语言体系;本文认为这种语言体系就是“空间故事”。这里的故事不限于已经发生的,也可以是正在发生的、未发生的(对于过去的故事,是一种“叙述”;对于当前的故事,是一种“体验与创造”;对于未来的故事,是一种“激发”),是事件在时间上的叠加。而事件(故事)使得空间变为场所。

从更具体的角度讲,电影根据剧本和其他构思,通过蒙太奇等手段表现了我们的生活世界,建立起观影人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梁;建筑的剧本隐藏在建筑空间之下,这需要主体的人体验建筑——通过客体空间的营造,主体人在建筑中的知觉活动,唤起情感图像。在斯卡帕设计的布莱恩墓园里,祭祀者进入T字形门楼,T字相交处墙面上是两个相互咬合的圆环镂空洞口,向右走是冥思水池,向左走是布莱恩夫妇墓穴。两个古典神圣的几何关系、类型学上的教堂原型意味使得祭祀者驻足;同时,室外明亮的光线通过彩色马赛克镶边进入昏暗的门楼,暗示祭祀者即将进入远离生者世界的死者世界。于是祭祀者的运动放缓,转化为情感和想象。这种唤起不仅是当下的即时体验,更是过去记忆的当前化,当记忆和当前图像同构时,场所感也就生成了。建筑本身是事件的集合,人体验建筑的过程也构成了一系列有意义的事件。当下建筑设计中的功能混合趋势就是容纳不同类型的活动、激发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从而创造丰富的事件。如马赛公寓容纳了日常生活的一切功能,特别是屋顶公共平台设置了跑道、幼儿园、俱乐部、儿童游乐场和抽象雕塑般的通风道——这是一个事件的集合体、生活叙事的场所。

4基于建筑蒙太奇的建筑叙事空间建构

费孝通江村纪念馆运用了线性蒙太奇结构。纪念馆U字形的形体为体验者提供了线性的活动路径,体验者依次观看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费达生展厅、费孝通展厅和碑廊——一种由江村乡土文化到江村蚕丝产业改革,再到改革背景下的费孝通江村社会学调查,最后回归江村乡土的层层递进的、有铺垫、有高潮、有尾声的叙事便在纪念馆的线性蒙太奇结构下实现了。

而建川文革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是平行式蒙太奇结构的典型:首先在商业混合的规划要求下,建筑底层满布商铺,井字形镜鉴馆和商铺相互咬合,这是第一层平行叙事;古典园林中的游廊作为镜鉴馆的空间原型,与大大小小数个景观庭院形成第二层平行叙事;建筑建设过程中,汶川地震发生了,事后投资者决定将地震纪念馆嵌入建筑,镜鉴馆和纪念馆便形成第三层平行叙事。建筑师采用这种平行蒙太奇结构固然是各种客观因素的结果,但观者在体验建筑过程中亦能感受到城市商业日常性和博物馆纪念馆历史性的并置、充满人工意味建筑和作为自然缩影庭院的共生、文革人祸和地震天灾的冲击、真实和虚幻等等。

西村·贝森大院则为我们展示了板块蒙太奇对事件激发的潜力:三面围合的商业店铺、一面层层架起的跑道,内部数个各异的广场庭院、一组运动场、一个多功能大厅拼贴而成——一种开放的丰富的市井生活叙事。大院的空间原型为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居住大院——这种触及集体记忆同时又符合当下生活方式的建筑为不同类型的人群提供了不同层次的空间感知和情感图像,创造了激发新事件的场所(如广场空间自发形成了周末集市),而这些新事件又将融入场所和人的记忆之中(图2)。

图2西村·贝森大院一层平面

关于局部蒙太奇的运用,前人文章已浩如烟海,在此不再赘述。通过上述实例,我们印证了结构性蒙太奇对已经建成建筑的空间叙事分析的适用性;反过来讲,建筑师选择合适的建筑蒙太奇有助于建筑空间的生成,即对构建建筑叙事空间有策略性的作用。

结语

实用性和日常性使我们麻木,面对建筑的废墟,心中涌现了对建筑及其承载的生活的往昔的回忆、当下的感知和未来的憧憬。建筑是电影化的空间,是生活世界的抽象化和微缩,是过去的、正在发生的和未发生的事件的容器;作为叙事结构的蒙太奇不仅有助于建构作为叙事空间的建筑,也为我们理解建筑开拓了新维度。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建筑·空间·时间·叙事·电影——浅谈建筑与电影中的时空结构及叙事之间的关系[J].华中建筑,2010,28(04):1-3.

[2]尤哈尼·帕拉斯玛,孙炼.建筑和电影中的居住空间[J].建筑师,2008(06):25-31.

[3]陆邵明.建筑叙事学的缘起[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05):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