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神经影像学分析

/ 2

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神经影像学分析

李辉杨艳萍张鑫晟黄兴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血管痴呆性病人临床常见症状和MRI、CT神经影像学结果。方法以9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例为对象,分别采用核磁共振(MRI)和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相比非痴呆患者,经MRI检查血管性痴呆病例额叶和颞叶等脑梗死率明显较高;经CT检查本组脑梗死总面积和白质病变率明显增高,差异性明显(P<0.05);痴呆病人脑梗死率、总面积和MMSE评分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VD包含多种形成机制,需认真分析VD病人的影像学特点,及早做出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老年血管性痴呆;脑梗死;白质病变

[Abstract]:PurposeToanalyzetheclinicalsymptoms,MRIandCTfindingsofsenilepatientswithvasculardementia.Methods90casesofsenilevasculardementiacasesweredetectedby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andelectroncomputedtomography(CT),andtheresult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ComparedwithnondementiapatientsexaminedbyMRIvasculardementiacasesoffrontalandtemporallobeandcerebralinfarctionwassignificantlyhigher;afterCTexaminationofthisgroupofcerebralinfarctionareaandwhitematterlesion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edifferenceobviously(P<0.05);therewasa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withdementiacerebralinfarctionrate,totalareaandMMSEscore.ConclusionVDcontainsavarietyofformationmechanisms,needtoseriouslyanalyzetheimagingcharacteristicsofVDpatients,makeearlydiagnosis,toprovideabasisforclinicaltreatment.

[Keywords]:Senilevasculardementia;Cerebralinfarction;Whitematterlesion

急慢性缺血性、缺氧性等脑血管病症,均可损伤患者脑组织,导致高级神经、认知障碍为主要表征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1]。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在改善,脑血管病并发症率显著上升,VD发病、病死率也较之前有所变化,并成为心血管和肿瘤性病症之后的第三类致死疾病。临床发现,老年VD极可能引起认知障碍,占比约为20%-50%,对老龄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老年人VD提供MRI、CT两项神经影像学诊断,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90例脑血管患者。男性、女性分别为41、49例,年龄54-87岁,平均68.35岁。疾病史:25例患者伴糖尿病,13例患者伴高血压病,19例患者伴房颤,14例患者吸烟酗酒,36例患者血脂抽验异常。根据MMSE(Folstein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分成常规组(非痴呆患者)与VD组;常规组共40例,男性、女性分别为22、18例,年龄55-85岁,中位68.21岁;VD组共50例,男性、女性分别为30、20例,年龄56-87岁,中位71.02岁。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针对VD,主要分为下列诊断指标:①脑血管病变:临床特征、CT或MRI等检查结果,符合脑血管病变。②痴呆:脑血管病变后90d内,患者伴智力下降、反应迟钝等表现。采用MMSE量表评定痴呆,根据是否接受教育及时长进行评分,接受教育者≤17,6年以下者≤20,6年以上者≤24分。排除条件:①痴呆多由颅部损伤或者占位性病变导致;②精神或其他类型障碍等;③并肝脏、肺部等脏器衰竭或者代谢紊乱现象[2]。

1.3影像学检查

1.3.1CT检查

对全部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西门子,SOMATOMSensation64)扫描患者的头颅,电流:250mA,电压:120kV,取眦耳线为基线,扫描为10mm厚。结合CT影像并利用配套软件,分析患者的白质病变情况和脑梗死面积。

1.3.2MRI检查

对MRI检查耐受性强的患者,选择西门子MAGNETOMESSENZA1.5T扫描其头颅,并统计病变位置、个数。

1.4统计分析

主要利用了SPSS10.0录入系统,用(x±s)代表计量数据,用t加以检验;用%代表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组间比,以P<0.05,表明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MRI检查

相比非痴呆患者(常规组),VD组额叶、顶叶以及颞叶皮层下等脑梗死率显著上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其他部位梗死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血管性及其相关因素诱发的认知功能障碍,均被称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认知障碍非痴呆(VCIND)、混合型痴呆以及血管性痴呆(VD)。根据现有研究,VD分为多种形成机制,急性脑缺血可导致脑组织坏死、小血管硬化等病变、脑缺血引起白质受损,从而诱发神经信息非正常传导。上述机制均会使患者丢失神经元、神经元间联络不畅,引发VD症状或认知功能下降[3]。

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为临床诊断VD提供了参考依据。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MRI有着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且能从多个参数、角度予以成像。与此同时,MRI脉冲序列还可较好地提供水弥散和组织灌注相关信息,质子像、T2加权像和FLAIR像可呈现1mm大小的白质病变或者是缺血性损伤部分。针对VD动脉硬化性、多灶性痴呆两种疾病,MRI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能够准确体现脑梗死灶、白质病灶个人及其具体位置。有学者通过对VCI患者展开研究,发现脑萎缩极为明显,且多发性梗死灶和白质病变明显上升。本研究中,就通过对VD患者进行颅部MRI扫描,结果得出:相比非痴呆患者,VD额叶、顶叶和颞叶皮层下等脑梗死率明显上升,表明上述部位梗死率同认知障碍、减退显著相关。

VD严重性与脑部病灶容积相关。本研究中,相比非痴呆患者(常规组),VD组脑梗死面积、白质变化占比均有所提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CT成像可观察到皮质下多发性小梗死灶;皮质下梗死率和梗死面积,同VD患者自身的认知功能衰退程度有很大关联。但,本组未见白质病变率和智能下降程度存在关联,推测和病例样本少有关。

总之,VD包含多种形成机制。为此,需认真分析VD病人的影像学特点,及早做出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代娣.老年血管性痴呆26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27)

[2]李学彬.北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与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1(28)

[3]方芳,蒋安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