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解题中巧用概念转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1

在化学解题中巧用概念转换

蒋志勇

笪贵州省都匀市第五中学蒋志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最难掌握的是计算题,尤其是一些涉及复杂物质组成,多种反应的题型,往往难以入手,即使入手,解题过程也常复杂化。现就如何运用概念转换方式解答一些复杂题型进行解析。化学解题巧用概念转换

例1将一些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克质量分数为14%的硫酸铜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分解,再向该蓝色溶液中加入20克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干固体仍是20克。①原加入的氧化铜质量是多少?②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此题如按常规思路,则要考虑把加入的20g铁粉分为三部分,即与剩余硫酸反应的铁、与生成的CuSO4反应的铁和剩余的铁。如此则需要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若干个关系式和若干个步骤才能解出。如将题意中概念切换为:原氧化铜中的铜元素最终全部转换为单质铜,H2SO4中的SO和两个途径消耗的铁最终也全部转化为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FeSO4,且所有消耗的铁与全部置换出的铜质量相等,则可简化为:

设最后溶液中溶质FeSO4为x克,所有参加反应的铁为y克,原加入的CuO为z克,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为m克,铁与剩余硫酸反应生成氢气n克。根据化学方程式:

例2Na2CO3、NaHCO3、CaO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27.2克,溶于足量水并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CO、HCO全部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29克,刚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解析:此题物质成份复杂,变化复杂,如按常规思路利用多个化学方程式求解,很难抓住要点,只能把问题复杂化。如果权衡两个已知量,再考虑在复杂反应中有水参与反应,就不难想到,前后混合固体增加的质量,应为参与反应而转换成固体成分的水的质量,反应可集中体现为:

解析:此题物质成份复杂,变化复杂,如按常规思路利用多个化学方程式求解,很难抓住要点,只能把问题复杂化。如果权衡两个已知量,再考虑在复杂反应中有水参与反应,就不难想到,前后混合固体增加的质量,应为参与反应而转换成固体成分的水的质量,反应可集中体现为:其实在中学化学解题中,运用概念转换方式的情况还不少,笔者用以上三个例略加讨论,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