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浅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浅议

马广治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中学马广治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高中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学“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堂教学层次化。

高考主要测试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将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对于B层次的学生:主要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课前检测→发现问题→阅读课本→解决问题→提炼出知识要点→小组讨论理解知识→讨论结果展示→教师辅助指正、总结→知识运用举例→学生举一反三的练习→相关高考题赏析→总结需要掌握的知识→布置作业”。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课前主要是教师列出本节知识的提纲要求他们预习,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导入重点知识的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多举贴近生活或生产的例子→板书知识要点→做比较基础的题型进行相关知识运用的练习→做变式题,让学生自己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给予指正和点评→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意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由学生决定课后作业,设置必做和选做部分→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也让需要提高的学生有所提高。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要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3.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管理

虽然从组织形式上看,分层次教学只是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的一种变革,它不是一种教学思想,更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如教学思想由原来的“齐步走”变为“快者迈大步,中者迈方步,慢者迈小步”,教学内容由同一教材、同一内容变为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基本目标也由原来的单一目标改为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也由单一变为多样,教学目的也变成了按能力、兴趣和需要进行分类培养等。

总之,分层次教学引发了各个教学环节的重大变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我对分层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加入到分层教学的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