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老年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护理体会

舒晓青

舒晓青(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湖北武穴435400)

【摘要】目的:加强老年患者术中术后护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手术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至2011年老年手术患者985例,通过术前评估、加强术中护理、术后转送等环节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正确评估,加强心理沟通和护理,提高老年患者配合手术的主动性。结论:重视老年患者的术中术后护理,可以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术中术后护理体会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达国家65岁以上,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老年患者由于体内重要器官出现退行性变化,其生理储备能力有限,且常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器质性病变,导致机体整体调节机能减退,对手术的耐受差,适应能力下降。老年患者患病后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失落、孤独、恐惧、抑郁和依赖感较显明。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手术患者也随之增加,手术刺激使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心灵更加脆弱。只有了解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针对性的进行术中护理,才能提高老年患者手术质量和生命质量。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共985例,占全年手术量的31%,其中男585例,女400例,择期手术884例,急诊手术101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92岁。

1.2方法:(1)术前评估:择期手术做好术前访视工作,手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评估病情,语言交流时应用地方语言,以老年患者能听懂为宜,让其感到亲切,并且注意语言艺术,维护老年患者的自尊心。了解老年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动态,说明手术的意义、麻醉方法和注意事项,和家属沟通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等影响患者的心理,使其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1]。让老年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尊重,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老年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树立“既来之,则安之”思想,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对于急诊手术的老年患者,因为病情较急,接待的手术护士面部表情温和,语言亲切,态度谨慎诚恳,消除老年患者恐惧感,同情老年患者的感受,让老年患者感受到受重视和安全感。温和的面部表情可以给患者安全感,面部表情在人际交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有些老年患者听不懂普通话,只会讲地方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安排会讲地方语言的麻醉医生或护士跟其沟通,以减少老年患者的恐惧和孤独感,增加亲切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术前按手术查对制度详细查对,根据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细心查对后并签名,把患者安全送到指定手术间准备手术。手术所用物品准备就绪。(2)术中护理:提供舒适的环境,室内温度22-25摄氏度,湿度50%-60%;在给神志清楚的老年患者做静脉穿刺时要一针见血,采用无痛穿刺术,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协助老年患者配合麻醉,特别是骨折的老年患者,摆麻醉体位时应尽量减少其痛苦,摆好麻醉体位后,巡回护士陪伴老年患者身旁,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减轻其对麻醉的紧张和恐惧心里,让其感到心里舒适;麻醉后根据手术方式摆好手术体位,说明其配合的重要性,理解老年患者的感受,尊重老年患者的隐私,尽量使老年患者达到生理舒适。在手术的全过程均有护士陪伴,严密观察老年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随时与老年患者交流,并观察其表情变化,让老年患者有安全感,注意老年患者的心里需求,尽量满足老年患者的心里需要。医护间的交流注意避免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以热忱、积极的工作态度完成术中配合工作,让老年患者感到放心、舒心,使其主动配合手术治疗,提高工作效率和手术质量。(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以亲切温和的言语告诉老年患者手术已成功,让其放心,并陪送老年患者到病房,护送过程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并保证老年患者安全。送入病房后与病房护士交接老年患者情况,并与患者或家属简短交流,告知其手术预后和注意事项,在术后的治疗护理中做好健康指导,了解老年患者的要求,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最大限度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保持身心稳态,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

2体会

通过对老年患者的术中术后护理,体会到术前评估病情和做好心里护理不可忽视,了解病情能更好做好术前准备让手术更顺利进行;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减少老年患者术前恐惧心理,消除思想顾虑,使其主动接受并配合手术治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手术质量;术中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增加老年患者的安全感,减少孤独感和恐惧感;术中精心的护理可以减少其痛苦和手术时间,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术后护理也不容忽视,术后康复需要一些时间,老年患者更需要关心和照顾,护理人员要洞察老年患者的心理,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多抽出一点时间陪伴患者,使老年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保持心情愉快,以最佳状态积极面对治疗。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爱玲,廖梅芳,朱茵飞等.冠心病人抑郁情绪调查及焦点式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2):131.

[2]左玉华,张伟.积极实践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新路[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