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技术治疗C1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7
/ 2

经皮微创技术治疗C1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分析

栗亮

绥化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绥化152000

摘要:目的:探析经皮微创技术治疗C1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方法:2017年8月~2018年7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1型盆骨骨折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1例,观察组71例,治疗时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的内固定术,观察组治疗时应用经皮微创技术,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的疼痛时间(24.2±4.3)h、手术时间(68.3±4.6)min、(1.7±0.3)cm、出血量(39.7±2.6)ml、治疗效果100%、发生并发症的几率0.0%优于对照组(31.1±6.0)h、(89.1±6.0)min、(12.8±3.7)cm、(437.9±9.3)ml、80.3%、21.1%,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针对C1型骨盆骨折的治疗实施经皮微创技术,取得了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微创技术具有较小的创伤性,同时可使疼痛时间和治疗时间得到有效的缩短,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微创技术;经皮;骨盆骨折;C1型

在骨科中骨盆骨折的发生较为常见,高能量损伤使其主要原因,如压砸伤、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易发生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传统临床的治疗方法可引发盆骨畸形等,取得的效果距离预期差距较大[2]。本文选取142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评估C1型骨盆骨折应用经皮微创技术治疗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8月~2018年7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1型盆骨骨折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1例,观察组71例,其中对照组男51例,女20例,年龄19~54岁,平均(39.19±3.37)岁;观察组男49例,女22例,年龄21~49岁,平均(39.75±2.5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C1型骨盆骨折患者;患者资料保持完整;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过敏者、残废、肝肾功能严重疾病、造血系统疾病、依从性差、神经病者、手术禁忌症、骨软化症者。

1.2方法

治疗时,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的内固定术,实施骶髂关节的前路手术患者46例,切口在其髂骨内侧,性状为弧形,进入髂骨板内,显露骶髂关节,完成复位后,固定时采用钢板螺钉,固定时通常使用四孔重建板。实施骶髂关节的后路手术者25例,患者取俯卧位,切口位于髂后上棘远端的外侧两横指处,直向近端。剥离臀大肌,止点在其后方的髂嵴上,拉开臀中肌,显露出骶髂、骶骨关节,完成复位后,固定使用拉力螺钉。

观察组实施经皮微创技术予以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进针点为距离髂后棘下外3cm处,切口长度为1cm,实施钝性分离,后直至髂骨。定位需借用透视完成,将导针以45度角打入,从髂骨、骶髂关节经过,到达骶1椎体,对盆骨出口位、侧位、盆正位、入口位应用C臂机摄片,完成攻丝和测深后,置入60~65mm的空心加压螺钉,患者若分离较为严重,则置入2枚,在第一进针点距离下方2cm处,置入第2枚。观察开口位、出口位、正侧位片,对螺钉的置入状况加以了解。术中,应特别注意保护髂血管、S神经根、基埃昂L5神经。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后的疼痛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加以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22.0进行分析,计数以(%)表示,计量以(`x±s)表示,行t、X2检验,P<0.05统计学成立。

2结果

2.1观察指标

经治疗后,术后的疼痛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对比,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表1观察指标分析(`x±s)

2.2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2.

表2治疗效果分析(例,%)

2.3并发症

对照组出现内固定断裂11例,内固定松动4例,发生率为21.1%;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0.0%。两组发生率对比存在差异(P<0.05)。

3讨论

临床上C1型骨盆骨折属严重外伤的一种,其发病率较高,临床对其治疗时主要应用手术。切开复位的内固定术作为传统方法,可进行解剖复位,使盆骨的稳定性得以保障,但其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出血量较多,且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大[3]。经皮微创技术被临床用于治疗C1型骨盆骨折中,由于其为微创手术,具有较小的创伤性,取得的效果与预期疗效较为接近。且该手术应用的螺钉十分牢靠,可有效避免出现松动断裂的现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助于及早进行功能康复的训练,使卧床时间缩短,有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除此之外,该手术无需将骨折端显露,保护了骨折端的血供,对骨折愈合也十分有利,且术后产生的并发症相对更少[4]。

经本次研究显示,术后的疼痛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治疗效果、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经皮微创技术治疗C1型骨盆骨折,取得了较为确切的效果,且产生的创伤性较小,使其疼痛时间和治疗时间缩短,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贺云,余鹏,吴波等.后路钉棒结合改良Stoppa入路重建板治疗骨盆TileC1型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8):690-692.

[2]陈华,齐红哲,朱正国等.骨盆外架辅助复位联合通道螺钉固定治疗TileC1型骨盆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8,34(10):919-924.

[3]张伟,宋世锋,刘立柱等.髂嵴-耻骨联合置钉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2):163-165.

[4]刘国雄,肖柳斌,李鹏飞等.内、外固定与保守方法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率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35):5646-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