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分析倪庆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分析倪庆会

倪庆会

倪庆会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收治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复方丹参静脉滴注,盐酸氟桂利嗪口服,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改善情况,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银杏达莫;天麻素;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产生相应的灌流区供血不足,引起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眩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偏瘫等临床症状[1]。我科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银杏达莫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患者均符合VBI诊断标准。治疗组45例,其中女23例,男22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2.5岁。病程1~12年;对照组45例,其中女24例,男21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3.2岁。病程1.5~12年;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伴随疾病、发病距开始用药时间、治疗前后血生化检查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神经病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2]:①年龄50岁以上;②眩晕为阵发性,间歇期有头晕,24h内不缓解;③眩晕发作时伴有一种或数种神经系统缺血的症状和体征,如视力或视野障碍、复视、吞咽障碍、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④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⑤头颅CT或MRI排除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新的梗死或出血灶;⑥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青光眼或眼压增高、消化道溃疡、间质性肺炎者除外。⑦排除眼、耳、颅内其他疾病所致的眩晕。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丹参20ml,静脉滴注,1次/d口服。盐酸氟桂利嗪10mg,每晚一次;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天麻素注射液0.6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次/d,疗程15天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

1.4疗效标准(1)临床痊愈:眩晕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2)显效:眩晕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昏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正常生活;(3)有效:眩晕或头昏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生活和工作基本不受影响;(4)无效:眩晕和头昏沉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4.4%,低于治疗组的临床疗总有效率9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为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临床以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或伴颈肩酸困不适为主要表现,其伴发的眩晕是最常见最严重的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同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多伴发的高血脂,高黏血症等危险因素,成为多次复发乃至继发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隐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可有以下几方面: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壁的微小血栓脱落堵塞远端的动脉,栓塞内听动脉即形成迷路卒中,亦可形成小脑后下动脉栓塞从而形成相关表现;⑵脑血管痉挛缺血: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受机械性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⑶基底动脉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⑷臂-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⑸椎-基底动脉的畸形或发育异常。VBI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减少,造成局部脑组织尤其是平衡器的供血不足,引起大脑缺血,严重者引起脑血栓形成。反复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可演变成完全性脑卒中,一旦发生,病死率达20-30%。总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数是椎基底动脉痉挛所致[3]。因此,本病的治疗应迅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银杏达莫注射液为复方制剂,含银杏总黄酮、双嘧达莫,其中银杏总黄酮具有扩张冠脉血管、脑血管,改善脑供血产生的症状和记忆功能,双嘧达莫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研究报道银杏叶制剂能改善微循环、抗自由基、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稳定生物膜、改善细胞代谢及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脑血管病疗效好。国内学者研究证明,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改善椎基底动脉的痉挛、缺血及改善内耳前庭、脑干前庭神经核区域的微循环血流,进而缓解眩晕发作的作用[4]。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钙通道阻断剂,具有缓解血管痉挛、抑制前庭、改善肾功能之作用,另外本品还有抗组织胺作用。天麻素注射液是单体制剂[5],具有镇痛、镇静及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阻力,特别是能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迷路动脉及内耳血供,从而解除由供血不足而带来的平衡障碍、眩晕、耳鸣和眼球震颤等症状。近年药理研究表明:天麻素尚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6]。天麻素还可减少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对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具有一定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物(LPO)的生成,表明天麻素有清除过多的自由基作用,同时表明对体外培养“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多方面的保护作用,充分证明天麻素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安全有效的理想药物。本观察结果发现,天麻素注射液能够明显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平衡障碍等症状和体征。

本研究显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双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9例分析[J].第四军医学报,2005,26(15):1397.

[2]黄德周,林昌平,金尚福.暴发型甲型副伤寒54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9):1000.

[3]张有富,贾龙斌,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临床报告[J].临床医药实践,2004,13(8):101.

[4]张树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3(1):153-155.

[5]陈静,刘世喜,胡国华.天麻注射液治疗眩晕的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12):864.

[6]林青,李秀芳,李文军,等.天麻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6,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