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框架结构柱纵向受力钢筋偏位的成因、预防及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谈框架结构柱纵向受力钢筋偏位的成因、预防及处理

邓仕鹏

邓仕鹏

广西南宁市华园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纵向受力钢筋施工时,由于放线偏差、柱模定位措施不力、浇筑混凝土时振动不当等种种原因,容易造成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偏位。偏位的柱筋若不进行整改处理,将影响到上层柱的截面、中心线位置和受力钢筋的位置,从而影响整个框架体系结构受力状态成为质量隐患。本文就框架结构柱的偏移进行成因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及纠偏处理方法。

关键词:现浇框架结构柱;纵向受力钢筋偏位;成因分析;预防措施;纠偏处理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纵向受力钢筋施工时,由于放线偏差、柱模定位措施不力、浇筑混凝土时振动不当等种种原因,容易造成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偏位。偏位的柱筋若不进行整改处理,将影响到上层柱的截面、中心线位置和受力钢筋的位置,从而影响整个框架体系结构受力状态成为质量隐患。本文就框架结构柱的偏移进行成因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及纠偏处理方法叙述如下。

一、框架结构柱纵向受力钢筋偏位的成因分析

1、上下层柱的轴线定位放线不准确,导致柱的垂直度偏位差超出允许值而产生的柱纵向受力钢筋偏位;

2、柱模定位措施不力,尤其是上口的刚度差,在施工过程中受碰撞时,致使柱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

3、固定柱的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

4、梁柱节点内钢筋交叉较密,柱筋被梁筋挤歪而造成偏位;

5、浇筑混凝土时振动不当,把柱筋骨架振松而造成错位。

二、框架结构柱纵向受力钢筋偏位的预防措施

1、熟悉施工图纸,按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在进行柱子定位放线时,做好精确放线,严格复测。

2、支模板前应进行柱筋的检查和校正,支模时严格控制模板几何尺寸精确支模,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再浇筑混凝土。

3、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要牢固或适当点焊,绑点不得遗漏,使钢筋骨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4、注意浇筑操作,指导工人正确使用振动棒,尽量不碰撞钢筋,保持柱纵筋的垂直度;浇筑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

三、框架结构柱纵向受力钢筋偏位的纠偏处理方法

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经过现场检查,针对现场钢筋偏位情况,制定专门处理方案,报设计部门审核确定。以南宁市天主教爱国会综合楼项目一层框架结构柱纵向钢筋偏位为例,为了尽量减少对框架柱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施工方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根据位移不同的情况,具体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措施:

(一)处理措施

1、扳手调正。钢筋位移在2cm范围内的,可剔凿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深度约60~80㎜,采用扳手调正方法。用扳手将钢筋按照≥1:6的比例调整到位,经侧边焊接,并对扶正区域箍筋加密处理,保证模板可以支设。严禁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弯曲。(见图一)

2、增设“L”钢筋加固。钢筋位移在2cm~5cm范围之间的,同样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剔凿约80㎜深度,采用扳手调正方法,用扳手将钢筋按照≥1:6的比例调整到位,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L”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同原结构钢筋,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点焊(绑扎)牢固搭接在一起,焊接长度不小于10d,扶正区域内适当增加箍筋。(见图二)

3、增设植筋加固。钢筋位移大于5cm以上的,采用扳手调正方法,竖向钢筋筋根部结构植筋的方法加固,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用扳手将钢筋按照≥1:6的比例调整到位,同时采取根部结构植筋的方法加固,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与打弯的钢筋点焊(绑扎)牢固搭接在一起,露在混凝土面的钢筋长度为36d,焊接长度不小于10d,扶正区域内适当增加箍筋。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采用比钢筋大一号的钻头钻孔成型,孔深不小于12d。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应按厂家所提供的养生条件进行固化养生,在植筋胶完全固化前不能扰动刚刚植好的钢筋。植筋胶在常温下可完成固化,24H后方可做拉拔试验。(见图三)

柱纵向受力钢筋纠偏处理示意图

(二)植筋技术的施工方法:

1、植筋工艺流程:

2、施工操作

(1)弹线定位。根据施工图的配筋位置及需植筋数量,在原结构柱筋相邻的适合位置标出植筋位置,经验合格后钻孔。

(2)钻孔。用冲击钻在确定的植筋位置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在5㎜,孔深不小于12d。钻孔时钻头须保持垂直。

(3)洗孔。成孔后要把孔内灰渣清理干净,用压缩空气吹出孔内浮尘,并用酒精或丙酮易挥发液擦洗孔壁,经验合格后方可注胶。

(4)注胶。将合格的专用植筋胶置入套筒,旋上混合器,然后将套筒置入打胶枪内,将胶枪上的混合喷头伸进孔的底部,扣动扳机,且每一次扣动扳机感觉有明显压力后,一步一步慢慢抽出,药剂添满孔深时,停止扣动扳机。孔内注满胶后应立即植筋。

(5)植筋。植筋前必须做好钢筋植入部分的除锈清理,采用磨光机固定钢丝刷对钢筋的除锈部位进行打磨,要求除锈长度大于锚固长度50mm左右。若钢筋粘有油污,应用酒精或丙酮将其清洗干净。根据植入深度,在处理好的钢筋除锈端做明显标记,然后插向孔洞,边插边向同一方向缓慢旋转,不可中途逆向反转,直至到达孔洞底部为止,此时应有锚固胶从孔洞内溢出。

(6)固化保养。钢筋锚固用的植筋胶应按厂家所提供的养生条件进行固化养生,固化期间禁止扰动植好的钢筋,24H后方可做拉拔试验。

(7)抗拉拔试验(抽检)。在植筋施工前,应对所用钢筋及植筋胶进行现场拉拔试验,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植筋后应按植筋总数的10%计算,且不少于3根进行非破损性拉拔试验,用来检测工作状态下的植筋质量。检测试验剑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三)质量处理控制管理

1、项目部派钢筋工长和专职质检员负责监督整改。在工人进行操作整改时,要进行指导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

2、确保植筋胶的质量,植筋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方可使用。

3、打孔、清孔完成后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艺的施工。

4、植筋完成后必须按规定的数量进行拉拔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四、结论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要在正确了解柱纵向受力钢筋产生偏位的原因,充分认识到防止柱纵向受力钢筋偏位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虽然通过上述工艺措施可以对柱纵向受力钢筋偏位进行纠偏处理,保证了工程质量,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和相关的规程规范进行施工,加强现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减少失误。只有防微杜渐,才能使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2]《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彭圣浩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0月

[3]《一层框架柱竖向钢筋偏位专项处理方案》南宁市华园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市天主教爱国会综合楼项目部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