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让小学数学教学在探索中前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激发兴趣,让小学数学教学在探索中前进

田兰

湖南省新化县曹家镇水竹完全小学田兰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它成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一、树立先进理念,引发探究激趣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他们在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劣势,重视对他们的引导,不再仅仅是讲解、做题,再讲解这样,因为这样的方法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倦情绪,进而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因此,教师要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为充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学生如果能够积极、主动、自发学习的话,往往就是学习的最佳状态。但是,要想真正实现这样的一种状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好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建,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合作与探究,通过这种良性竞争的方式,促使每一个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此,教师可以以“前置性作业的编写”为契机,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我们以“圆的认识”为主要研究对象,教师可以首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前进行思考,主要是什么是圆,圆的作用在哪里呢?教师可以多媒体展示方形轮胎的汽车、椭圆形轮胎的汽车以及圆形轮胎的汽车,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往往会带着问题去学习,会采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实现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

二、巧妙导入,开讲生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果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当老师的话语,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

三、创造情境,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亲切的态度来设置问题的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学生去思考面临的问题,以热情帮助的态度给予学生以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的科学知识,以关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从而引起师生的共鸣,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新异的学习氛围中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引出要讲授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点缀趣味,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知识本身是严肃的,但当人们“运用”“摩玩”它时,便会发生许多的情趣来,由严肃变为活泼、幽默的;变为亲切、有味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趣味点缀,以幽默调节,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和运用。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概率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一位父亲,令其不太灵活的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之前反复叮嘱要试一试是不是好用。结果,他的儿子一根一根划,等回家时,已全部划完,其父亲哭笑不得。从这个故事中,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抽样的,而是生活中需要的,生活中的乐趣;也反映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如果善于点缀趣味,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

总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它成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我深深地感到:把趣味数学引入课堂,能引导学生经历,能为学生找规律奠定基础;把趣味数学引入课堂,能引导学生体验,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把趣味数学引入课堂,能引导学生探索,能激发学生潜能。懂得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而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产生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真正成长为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效开展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