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幼儿脱甲病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56例幼儿脱甲病原因分析

沈春花沈敏娟凌昕

沈春花沈敏娟凌昕

(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200)

【摘要】分析近一年来幼儿脱甲病患者增多的原因。根据患者病史特点,微量元素测定等情况判断造成本区域短时脱甲病增多的原因,分析手足口病与幼儿脱甲病之间是否有关联性。

【关键词】脱甲病;手足口病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185-02

脱甲病(onychomadesis)是由甲母质损伤造成甲脱落的疾病,表现为甲板出现横向断裂,近端甲板脱失,但远端甲板仍然连接与甲床[1]。近一年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发现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幼儿手足部分甲近端剥离致甲脱落更换多例。我们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1年间,通过对登记甲脱落患儿资料,检查血清微量元素,详细询问病史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近年来幼儿甲脱落现象增多的原因。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所选病例均来源于我院皮肤科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的门诊患者,根据甲表现,符合2009年版《临床皮肤病学》中脱甲病的诊断,侵犯1至数枚甲不等。共56例,男34例,女22例,男女比例1.55:1,年龄1周岁~6周岁,平均年龄4.1岁。均为首次发病,一般情况好。

1.2临床资料发现甲脱落2月内病史分析:①既往手足口病病史及对症用药39人,②既往水痘病史及对症用药1人,③甲缘外伤史2人,④甲缘虫咬史1人,⑤上呼吸道感染及对症用药5人,⑥消化道感染及对症用药3人,⑦无明确病史10人,其中①+⑤3人,①+⑥1人,③+⑤1人。侵犯甲数量分析:既往手足口病患儿病甲数为3-9枚区间;既往外伤虫咬者患儿病甲均为单一受侵甲;其他感染及病史不明者为1-4枚区间。实验室检查:微量元素测定(钙、铁、镁、铜、锌)正常51例,不正常5例(钙偏低2例,镁偏高1例,铜偏高1例,钙锌偏低1例)。

2治疗及预后

除微量元素缺乏者给予对症处理外,均要求继续观察,电话随访,3月后病甲均已痊愈,无复发病例。

3结果

根据临床微量元素检查,患儿甲脱离与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病史分析可见有手足口病病史患儿占比69.6%,无明确病史者17.8%,其他感染及外伤等占12.6%。且既往手足口病患儿脱甲病表现为侵犯甲数量较多,多在手足口病痊愈一月左右发生脱甲病。可见手足口病与近年来幼儿脱甲病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4讨论

甲脱落可以由于甲母质损伤引起脱甲病(onychomadesis)或者由于甲床损伤造成的全甲分离(totalonycholysis)[1]。本文患儿均为前者。一些全身性疾病、细菌性甲沟炎、甲母质炎症或大疱性皮肤病时,甲母质暂时停止生长,甲板出现横向断裂,近端甲板脱失,但远端甲板仍然连接与甲床。

手足口病是在手掌、足跖及口腔内以发生小水泡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及肠道病毒71等引起,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及表皮下裂隙,伴有明显网状变性及气球状变性,单核细胞浸润入表皮,真皮上部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等炎性浸润。手足口病皮损多侵犯掌跖部,甲脱落表现结合手足口病病理表现,考虑为病毒侵犯甲母质及周围皮肤,造成甲母质组织网状变性或气球状变性,从而暂时停止生长,待此处甲母质成甲过程中呈现脱落状改变[1]。

国外早有多例报道,最早的个案报道怀疑手足口病与脱甲病相关可追溯到十多年前[2,3]。现在普遍认为脱甲病为手足口病的一种远期并发症[4].现在的问题是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是引起患儿脱甲病的真正原因?是病毒引起甲母质的局部炎症?或者,它可能是由于手足口病后给予的消毒处理措施?众所周知,过频繁的清洁消毒有利于念珠菌感染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这也可能导致脱甲病产生[5,6]。近几年,不少文献研究了到底是手足口病中哪一型病毒会产生脱甲病,有报道是肠病毒血清型和柯萨奇病毒B1型混合感染导致的[7];也有报道为柯萨奇病毒A6型导致,所以目前微生物学结果没有定论,因此更多的研究是必要的,以确定导致脱甲病的元凶。

参考文献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9.1205;428-429.

[2]ClementzGC,ManciniAJ.Nailmatrixarrestfollowinghand-foot-mouthdisease:areportoffivechildren.PediatrDermatol.2000;17(1):7-11.

[3]BernierV,LabrezeC,BuryF,TaiebA.Nailmatrixarrestinthecourseofhand,footandmouthdisease.EurJPediatr.2001;160(11):649-51.

[4]BrachoMA,Gonzalez-CandelasF,ValeroA,Enterovirusco-infectionsandonychomadesisafterhand,fot,andmouthdisease,Spain,2008.EmerginfectDis2011Dec:17(12):2223-31.

[5]TostiA,PiracciniBM.Paronychia.In:AminS.ContactUrticariaSyndrome.BocaRaton,Florida:CRCPress;1997.p.267-78.

[6]PiracciniBM,IorizzoM,StaraceM.Drug-inducednaildiseases.DermatolClin2006Jul;24(3):387-91.

[7]HoyNY,LeungAK,MetelitsaAI,AdamsS.Newconceptsinmediannaildystrophy,onychomy-cosis,andhand,foot,andmouthdiseasenailpathology.ISRNDermatol2012;2012680163.